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全国政协委员杨国强:发展现代农业 打造规模化无人农场

2020-05-27 09:06539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凸显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抓好农业生产,并强调“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如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如何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建议,可大力发展海外农业,打造规模化无人农场。

耕地面积减少,亟需布局现代化农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耕地面积呈持续性减少趋势,而且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6亩/人,比世界人均耕地面积2.89亩/人少了1.43亩/人。

       不仅如此,我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也偏低。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中国现代农业创投研究报告》指出,由于滥用化肥、农药以及大气污染、不科学轮作耕地等,导致中国耕地质量整体较差,优质耕地占比较低,影响粮食产量及农产品质量。

       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面积,满足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科技农业成为必然之路。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的话说,“粮安天下,‘地’是基础,‘技’是支柱,农业科技对丰富中国人的‘米袋子’‘菜篮子’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农业科技的应用,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明显的变化。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总产量增加了54%,单产提高对总产增长的贡献达到66%。

       “中国粮食需求总量非常大并且呈刚性增长趋势,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加凸显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杨国强说。

       结合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和碧桂园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他建议,大力发展海外农业,打造规模化无人农场。

全国政协委员杨国强:发展现代农业 打造规模化无人农场
华大农业应用研究院科研场景(央广网发 碧桂园供图)

发展海外农业,增加粮食安全新筹码

       近年来,中国农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拓展海外市场具有很大空间。

       据有关资料统计,“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拥有可开垦耕地面积1.2亿公顷,相当于我国耕地红线保护的总面积。

       杨国强认为,先进农业技术走出去,不仅能提升农业产生技术和生产效率,确保农产品供应和粮食安全,还能造福相关国家和地区人民。

       “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开发利用全球丰富、优质农业资源,大力拓展国外农业投资市场,是实现农业优势互补、构建持续稳定的农产品供应网络的重要途径,能为国家粮食安全增加新的砝码”。

       提到海外农业的前景,杨国强充满信心。

       2019年12月,碧桂园农业、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签订三方农业合作框架协议。
碧桂园农业发挥自身农业产业平台优势,整合国内农业资源,合作推动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的产业化发展,并以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作为起点,推动杂交水稻在非洲其他国家的推广和发展。

       在中国农业“走出去”背景下,杨国强建议,支持农业重点企业大力参与全球农业投资开发,建立海外农业基地,“完善农业企业‘走出去’总体规划和协调服务机制,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质农场、牧场。”

       他提出,可以在风险较小的国家租赁或购买闲置土地,增加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及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投资,大规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立海外农产品生产基地。

打造无人农场,提升农业自动化水平

       随着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并不断被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农业走科技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共识。
《2019中国现代农业创投研究报告》显示,多年来,中国第一产业投资规模持续增长,且自2013年以来,连续6年保持10%以上的投资增速。其中,现代农业是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的重点支持对象。

       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重大农业科研专项、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举措,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支撑了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

       杨国强认为,加快布局“无人农场”应用场景,广泛应用农牧机器人新技术,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自动化水平,将成为占据全球农业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他建议,以企业为主体,试点打造规模化无人农场,提高农业生产力,“依托国内外重点农业企业智能化领域系统集成优势,在国内外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有重大影响力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无人农场。”

       2019年10月,碧桂园农业宣布,与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联手,在二道河农场建设1000公顷的大型无人作业示范农场,共同推动智慧农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促进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杨国强:发展现代农业 打造规模化无人农场
碧桂园农业与黑龙江建三江管理局合作建设的二道河无人化农场项目(央广网发 碧桂园供图)

       据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农场规划与生产管理专家迟立军介绍,农场主要是探索实现农机自动化、智能化应用,减少人工的劳动量,进而实现由有人到少人、从少人到无人的过程,建立作业标准、实现自动化耕种管收。

       目前,这个大型无人作业示范农场已经进入实验阶段。未来,还将建设一个“终端大脑”来管控这些农机,真正实现自动化集约化管控。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262

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
夯实农业基础,需要培养一大批充满理想与活力,能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农业人才。但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包括农业人才数量存在缺口、农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农业人才更为稀缺。

0评论2025-01-13260

1.4万亿斤:粮食保供的崭新台阶与奋进起点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我国粮食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确保粮食稳产保供需要高点强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再出发。

0评论2025-01-09231

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农业农村的多业态与多功能,以乡村二产联动一产,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加强三产统筹协同,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0评论2025-01-03541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高标准农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

0评论2025-01-02470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552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看待这项任务在明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做法?

0评论2024-12-25230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304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仅是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东北进一步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核心举措,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评论2024-12-18498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0评论2024-09-0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