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1.4万亿斤:粮食保供的崭新台阶与奋进起点

2025-01-09 09:051660

国家统计局于20241213日公布,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增长1.6%,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在这个重大利好消息的氛围中召开的,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也是这次重要会议的重要议题。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2025年,要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之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农业农村工作作出部署,要求“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就要科学判断粮食安全形势,时刻明确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任务,持续扛牢粮食安全责任。

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自2015年起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这些年,局部地区发生了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粮食产量一步一个新台阶,粮食安全作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压舱石的作用更加稳固。党的坚强领导、农民艰苦奋斗、干部尽心尽力是粮食产量登上新台阶的基本因素。

一是政策持续发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继续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等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02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7.9亿亩,比上年增长0.3%,连续五年保持增长,说明政策引导下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

二是科技支撑有力。2024年全国粮食亩产达到394.7公斤,比上年增长1.3%,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80%。这些年党中央大力加强对农业科技工作的领导,调整农业科研管理体制、增加农业创新工程投入、设立国家农业实验室、投资建设国家种质资源库,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有效提升了粮食单产水平。

三是责任落实到位。2024年全国31个省(区、市)当中26个增产,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增产作用明显,充分体现了“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要求。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实施,各地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多措并举取得了扎实成效。

我国粮食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超出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2023年末全国人口14.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但人均粮食需求量606.3公斤,比上年增加18.3公斤,增长3.11%,人均粮食需求量增幅远高于人口减幅。2023年我国进口粮食1.62亿吨,同比增长11.7%。根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估算,我国全年粮食消费总量在1.66万亿斤左右,总产量与总需求还有2000多亿斤的缺口需要进口弥补。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预测,预计到2033年粮食消费量年均增长0.3%。同时需要看到,粮食生产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生产成本持续攀升,极端气候和生物灾害风险加剧,在确保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压力不断加大,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加之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因此,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确保粮食稳产保供需要高点强攻。我国粮食总产量于2007年实现10083亿斤,首次登上万亿斤台阶,2010年达到11182亿斤用了3年,2012年达到12245亿斤用了2年,2015年达到13212亿斤用了3年,2024年实现14130亿斤用了9年。粮食稳产保供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高点强攻。习近平总书记对2025年“三农”工作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性,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了六条措施稳产保供,实施高点强攻。一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稳产丰产。二要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三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四要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五要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六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再出发。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粮食安全根基的根基,必须准确把握调动种粮积极性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根本地位。第一,比较效益是种粮积极性的源动力。需要通过有效的价格、补贴等协同手段,使种粮与种植经济作物、外出务工收入均等化,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挣、尽可能多得利。第二,价格预期是种粮积极性的牵引力。种粮抓粮经济效益不高,制约了其在初次分配中的地位。稳定粮食价格预期是现阶段保障粮食生产的关键,从市场赚钱应该是种粮的第一预期。第三,进口挤压是种粮积极性的风险源。每年进口上亿吨大豆,买得顺手、吃得顺嘴,抢占了农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机会,侵蚀了支粮惠粮政策效果。需要科学平衡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势与风险。第四,科技金融营销是种粮积极性的千斤顶。把科技支撑作为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驱动因素,高度重视创新现代金融产品服务粮食生产,做好粮食营销大文章。第五,保护政策是种粮积极性的安全网。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提出“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意义十分重大。加强对农业支持与保护是工业化国家的普遍做法,越是经济发达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越大。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172

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
夯实农业基础,需要培养一大批充满理想与活力,能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农业人才。但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包括农业人才数量存在缺口、农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农业人才更为稀缺。

0评论2025-01-13185

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农业农村的多业态与多功能,以乡村二产联动一产,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加强三产统筹协同,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0评论2025-01-03465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高标准农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

0评论2025-01-02419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466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看待这项任务在明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做法?

0评论2024-12-25164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213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仅是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东北进一步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核心举措,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评论2024-12-18445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0评论2024-09-03245

李晓波:以草代粮生态养猪 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作为饲料。过度依赖粮食来养殖生猪会限制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以草代粮、生态养猪是一种可持续、环保的养殖方式,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又利于提高畜牧业整体质量和竞争力,是一条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0评论2024-01-2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