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4-09-03 10:492460

作者:黄锐(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是基础和前提,抓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是重点。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加快补上短板弱项,必须聚焦重点领域,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科技创新周期相对较长,需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体系,各地还应在充分考量区域位置、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构建适合本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确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提高教育质量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能够产生连锁反应。应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推进教育数字化,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基础。提升乡村基础教育整体质量,加强乡村教师培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重视基础学科教育,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在源头端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人才储备。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优化调整学科、科研布局。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开展针对农业农村一线科技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农业农村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普及。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重要条件。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助力农业农村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持续优化数字乡村发展环境,推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强农业关键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催生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搭建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探索拓宽数字技术在教育、医疗、文化、乡村建设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要牢牢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关键,不断扩大乡村振兴各领域、各层次的人才规模,稳步提升乡村人才素质,持续优化乡村人才结构,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聚焦关键领域,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创新思维以及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我国农业领域的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大力提升农业劳动者素质,使其能够将新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在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的同时,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打好“引才、育才、用才”组合拳。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173

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
夯实农业基础,需要培养一大批充满理想与活力,能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农业人才。但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包括农业人才数量存在缺口、农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农业人才更为稀缺。

0评论2025-01-13187

1.4万亿斤:粮食保供的崭新台阶与奋进起点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我国粮食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确保粮食稳产保供需要高点强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再出发。

0评论2025-01-09167

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农业农村的多业态与多功能,以乡村二产联动一产,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加强三产统筹协同,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0评论2025-01-03466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高标准农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

0评论2025-01-02420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468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看待这项任务在明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做法?

0评论2024-12-25165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214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仅是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东北进一步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核心举措,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评论2024-12-18446

李晓波:以草代粮生态养猪 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作为饲料。过度依赖粮食来养殖生猪会限制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以草代粮、生态养猪是一种可持续、环保的养殖方式,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又利于提高畜牧业整体质量和竞争力,是一条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0评论2024-01-2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