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3-12-25 08:544220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12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的错综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推进“三农”各项工作。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实践充分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党中央重农强农的战略决策完全正确,党的“三农”政策得到亿万农民衷心拥护。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做好“三农”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要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把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上,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必须落实规划、扎实推进。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来源:人民日报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262

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
夯实农业基础,需要培养一大批充满理想与活力,能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农业人才。但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包括农业人才数量存在缺口、农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农业人才更为稀缺。

0评论2025-01-13260

1.4万亿斤:粮食保供的崭新台阶与奋进起点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我国粮食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确保粮食稳产保供需要高点强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再出发。

0评论2025-01-09231

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农业农村的多业态与多功能,以乡村二产联动一产,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加强三产统筹协同,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0评论2025-01-03541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高标准农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

0评论2025-01-02470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552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看待这项任务在明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做法?

0评论2024-12-25230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305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仅是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东北进一步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核心举措,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评论2024-12-18498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0评论2024-09-0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