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但部分地方培育富民乡村产业时,存在急功近利的“拿来主义”思想,跟风随大流,盲目“高大上”,动辄提出连片打造数万亩乃至数十万亩特色种养基地,结果由于不切合实际,导致产业“水土不服”。这启示我们,发展乡村产业并非规模越大越好,要将“土特产”三个字琢磨透,不能是面子工程,更不是一锤子买卖,关键是如何选择产业,怎样确定规模。
发展乡村产业,要因地制宜。“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生态多样,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千差万别,产业发展如果只是简单的模仿和照搬,那就会变成“淮南为橘,淮北为枳”。这就决定了乡村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充分考虑本地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交通设施等各类生产资源的客观现实。同时,也要用好一方水土,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的资源、生态、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努力打造特色产业,突出地域文化特性。
发展乡村产业,要尊重群众意愿。制定产业规划时,要多倾听群众的意见,不能采取政府定调,以行政命令代替群众意愿,挫伤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热情。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他们有发展农业产业致富的强烈愿望,在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最有发言权,在选择农业产业项目时应充分征求、尊重群众意愿,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从项目选择、规划设计、具体实施等各个环节让群众全程参与,让群众有话语权,既尊重群众意愿,又按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抓落实,让群众自觉加强产业发展与管理,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有效激活群众的干劲,提高农业产业项目的实施效果,从而带动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发展乡村产业,要做好长期规划。不能盲目跟风,产业发展就怕‘一窝蜂’,草莓贵大家全种草莓,猕猴桃贵大家都种猕猴桃;也不能一股脑投重金搞“高大上”“高精尖”的东西,盲目上马不切实际的大园区、大工程、大项目。发展乡村产业意义重大,要充分认识发展乡村产业之于乡村振兴的核心作用,将乡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长期战略来抓,要遵循市场规律和比较优势原则,才能规避盲目选择产业项目和扩大产业规模而产生的同时间或同地区集中上市导致产品滞销等问题。(唐先松)
来源:中国日报网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262
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
夯实农业基础,需要培养一大批充满理想与活力,能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农业人才。但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包括农业人才数量存在缺口、农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农业人才更为稀缺。
0评论2025-01-13260
1.4万亿斤:粮食保供的崭新台阶与奋进起点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我国粮食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确保粮食稳产保供需要高点强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再出发。
0评论2025-01-09232
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农业农村的多业态与多功能,以乡村二产联动一产,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加强三产统筹协同,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0评论2025-01-03541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高标准农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
0评论2025-01-02470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553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看待这项任务在明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做法?
0评论2024-12-25230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305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仅是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东北进一步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核心举措,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评论2024-12-18499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0评论2024-09-0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