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AI落地的最好场景。”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如是说。
就在前一天,他刚刚完成新书的最后一章。他说,如何让拥有大量闲暇时间的人类,保持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是新书探讨的内容之一。
这个讨论的前提是,AI将人类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早在他的上一本著作《AI·未来》中,李开复就描绘了人工智能新世界的样貌、未来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冲击以及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的应对策略。当时他认为,15年内,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将具备取代40-50%岗位的技术能力,主要集中在重复性劳动、有固定台本和对白内容的各种互动、不需与人进行大量面对面交流的工作等领域。
“农业领域就有大量重复性劳动,比如播种、施肥、喷洒农药等等。”李开复说,并且,与大家所想象的不同,虽然我国是个制造业大国,但每个工厂的场景不同,人工智能公司很难为其提供标准化产品,而农业领域则更容易实现这一点。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结合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比如今年我应该种什么,如何实现收入最大化等等。”李开复说。他在《AI ·未来》中提到:“在农业领域,AI通过运算就会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施肥、浇水,哪些地方能够收获多少粮食。”
从长远看,李开复认为,AI与合成生物学的结合也会有巨大空间。“科学家们可以设计某种细菌,将营养物质转化到植物里,将来我们就不需要给植物施肥,也不会有残留。”
正因此,在AI+农业领域深耕多年的极X科技成为创新工场的投资标的。事实上,随着物联网、AI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孵化了以无人化农场为代表的生产方式和新型农业模式,农业机械化向农机智能化转变,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无人化时代正在来临。
资本也用真金白银给出答案。极X科技近日宣布完成由高瓴创投投资的超3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此次注资是高瓴创投对去年11月极X科技12亿元人民币融资的追加投资。极X科技在半年时间内,再度刷新了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最大笔融资纪录。
与此同时,智慧农业成为孕育万亿市场的新蓝海,吸引着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争相涌入。
如何让AI更好赋能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最关键的是,人工智能公司要足够了解农民,了解农业,了解用户需求。”李开复强调。
李开复表示,如果给“技术帮助农业是否已经实现“打分,可以打10分,但如果要给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落地打分,可能只有1分。
“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有限,一方面是因为过去的很多产品成熟度不高。”但李开复说,万事开头难,仍然迈出了极具突破意义的一步。
他认为,这也是所有AI企业要跨越的鸿沟。“一定要对某个行业非常了解,能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创造价值,要有对用户和市场的敬畏。”李开复说,AI公司深耕一个领域需要时间,希望公众也能多些耐心。
“我们还需要让更多农民了解到今天的科技能给他们带来哪些帮助。”李开复说。
李开复还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农业领域大数据的管理和运用,“谁拥有最多数据,谁就能在人工智能领域胜出。”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操秀英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262
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
夯实农业基础,需要培养一大批充满理想与活力,能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农业人才。但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包括农业人才数量存在缺口、农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农业人才更为稀缺。
0评论2025-01-13260
1.4万亿斤:粮食保供的崭新台阶与奋进起点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我国粮食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确保粮食稳产保供需要高点强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再出发。
0评论2025-01-09232
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农业农村的多业态与多功能,以乡村二产联动一产,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加强三产统筹协同,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0评论2025-01-03541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高标准农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
0评论2025-01-02470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553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看待这项任务在明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做法?
0评论2024-12-25230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305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仅是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东北进一步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核心举措,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评论2024-12-18499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0评论2024-09-0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