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全国政协委员张合成:推进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2023-03-09 13:593840

7日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草案)的说明,委员进行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张合成:推进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3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是张合成委员作大会发言。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 张合成: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推进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共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作出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的重大判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进行了系统安排。农业强国建设将锚定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目标,还要体现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小农数量众多的基本农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等国情特色。现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就农业强国建设的政策创设问题,提出四点建议。

一、 以农民种粮不吃亏为目标,夯实保供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农民怎样才能赚到钱?必须统筹用好市场和政府两类政策工具,保障农民种粮经济上不吃亏、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重。突出市场决定性作用,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使农民了解“春天种啥对、秋天卖啥贵、买啥生产资料最实惠”,使决策更透明、生产有依据、市场可预期。强化政策工具效率,应让种粮农民从价格获得稳定增收预期、从补贴获得稳定保障预期、从农资成本获得实惠的投入预期。

二、 以产业深度融合为抓手,夯实增收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当前增收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应突出抓好产业增收,落实各项增收举措。脱贫地区要防止扶贫设施荒废、帮扶功能弱化、精准程度降低,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农户在三产融合发展中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可将涉及企业与小农户收益权的相关政策固定下来,规范各类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保护农户的基本收益和长远利益。既要防止土地非农化,也要避免资本恐农化,让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有预期,让小农户跟着大户有奔头。要真金白银帮扶乡村产业,发展“土特产”产业集群,打造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宜居和美乡村场景。

三、 以科技与人才为先导,夯实牵引动力。经过数十年努力,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已进入世界前列,但高水平自立自强任务还十分艰巨,一些农村发展乏力,关键在于缺人才,缺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如何尽快补齐乡村科技人才短板?市县政府要用“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的恒心耐心,保障一线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经费,稳定县乡农业科教体系,不要轻易撤并基层农业科技机构。以“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战略眼光,推动农业教育面向农村农民多招生,基层职业教育面向乡村产业、面向农民就业创业开展培训。针对农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创新能力弱的特殊国情,采用特殊政策壮大农业企业、提升研发能力。

四、 以低碳绿色生态为底色,夯实资源底盘。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过去那种竭泽而渔、焚薮而田、大水大肥、大拆大建的老路不能再走了,应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许可范围内安排生产,持续推进减肥控药、清洁绿色投入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水节地农业等技术研发与生产应用,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守住绿水青山成为时代担当。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也让市民乐意去乡村创新业、过生活。

来源:人民政协网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262

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
夯实农业基础,需要培养一大批充满理想与活力,能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农业人才。但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包括农业人才数量存在缺口、农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农业人才更为稀缺。

0评论2025-01-13260

1.4万亿斤:粮食保供的崭新台阶与奋进起点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我国粮食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确保粮食稳产保供需要高点强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再出发。

0评论2025-01-09232

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农业农村的多业态与多功能,以乡村二产联动一产,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加强三产统筹协同,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0评论2025-01-03541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高标准农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

0评论2025-01-02470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553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看待这项任务在明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做法?

0评论2024-12-25230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305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仅是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东北进一步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核心举措,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评论2024-12-18499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0评论2024-09-0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