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魏后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的联系与区别

2023-02-10 10:195100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又强调要“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把农业强国建设纳入我国强国建设战略体系,由此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布局科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体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实现农业强和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根本之策,它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了对农业强国的认识,丰富拓展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有利于稳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根基,尽快补齐强国建设的突出短板,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强国战略体系。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体现。其重要标志是“四强一高”,即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和农业发展水平高。农业强国建设的质量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质量。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正确处理好农业强国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过去曾有人担心,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还是短腿短板的情况下,再提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可能会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干扰。显然,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农业强国与农业现代化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紧密相联、互为依托。

从联系看,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需要的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农业强国,或者说现代农业强国。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现代农业强国。但是,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并不一定意味着农业强国的建成。比如,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但只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荷兰、丹麦、以色列等少数国家被公认为世界农业强国。反过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着力增强农业发展综合能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将会进一步促进、引领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可能对其形成干扰。

从区别看,农业强国与农业现代化在内涵、范围和着眼点上均有所不同。在内涵上,农业现代化是变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的过程,其实质是农业发展方式的现代化;而农业强国则是以国际比较为参照,能够体现“农业强”的国家,其主要农业发展水平指标应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范围上,农业现代化是全覆盖的,而农业强国则是有选择性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有农业都要推进农业现代化,但只有那些具备条件的少数国家才有可能建成农业强国。同样,在我国国内,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需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但也只有那些具备条件和能力的地区才有可能建成农业强省强市强县。在着眼点上,农业现代化是从现代化角度提出来的,而农业强国则是从强国建设角度提出来的。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而建设农业强国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以农业现代化取代农业强国建设。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加强战略谋划,强化顶层设计,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分阶段、分产业、分地区扎实推进。在时序安排上,“十四五”时期着重奠定农业强国建设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力争到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前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农业强国。在产业安排上,要针对农林牧渔等不同行业,以提高全产业链竞争力和控制力为着力点,实行差别化的推进策略,探索各具特色的强国之路。在地区安排上,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业强省强市强县建设,发挥强省强市强县的示范引领作用,并将其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主抓手,谨防各地不顾条件一哄而上。

《光明日报》( 20221201 15版)

(作者:魏后凯,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179

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
夯实农业基础,需要培养一大批充满理想与活力,能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农业人才。但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包括农业人才数量存在缺口、农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农业人才更为稀缺。

0评论2025-01-13191

1.4万亿斤:粮食保供的崭新台阶与奋进起点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我国粮食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确保粮食稳产保供需要高点强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再出发。

0评论2025-01-09174

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农业农村的多业态与多功能,以乡村二产联动一产,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加强三产统筹协同,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0评论2025-01-03472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高标准农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

0评论2025-01-02423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475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看待这项任务在明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做法?

0评论2024-12-25172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221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仅是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东北进一步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核心举措,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评论2024-12-18451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0评论2024-09-0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