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浅谈如何高质量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发展

2023-01-04 08:473770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合作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这一转变的必然选择,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培育和健全。当前,应从政策上对农民进行引导,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并把其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来培养。

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的产生,是与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自西汉起,农民便开始组织起来建立了自己的乡村组织。在长期的封建主义制度下,国家对农业有一种天然的保护职能。但随着近代西方文明对世界贸易和工业的冲击,国家逐步意识到保护农业和发展农业对于国家经济腾飞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开始关注农村地区。民主革命时期,党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开展劳动互助,广泛建立生产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粮食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新的经济组织,为集中根据地一切经济力量促进生产,供给战争,改善生活,巩固工农联盟,巩固土地革命成果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开始倡导农民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合作,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进入80年代以后,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确立和推广后,国家进一步强调农民之间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己的专业合作社发展道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新时代新征程,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加快转变,“合作社是农村发展的方向”,新型的合作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广阔。

目前,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已进入了关键阶段,各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从政策上引导农民组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首先要加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把支持的重点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与农民合作关系密切的企业上。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法律保障制度。要把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项长期重大工作来抓,并纳入国家、地方财政预算之中。

当前,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城乡一体化要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城市建立密切的联系,使城乡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一个区域内有效地结合起来。要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农村特点的机制,使之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首先,要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产品加工、流通的中介,对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应进一步发挥农村各类组织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作用,引导农民通过建立合作社来实现产品的订单生产和销售,从而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其次,要以服务为中心完善各种机制体制。为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经济合作组织都应该是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把农民从分散经营中解放出来。

当前,我国区域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合作方式主要有:“公司+基地+农户”,即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将农民分散经营的土地、劳动力、资金及农产品等要素集中起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加工和配送,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公司+农户”,即在政府引导下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合作关系;“龙头企业+公司”,即在龙头企业的组织领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资金为纽带,以品牌形象为载体,大力推行订单生产和利益联结机制;“基地+农户”等一系列运作方式。按照“公司+基地”模式和“龙头企业+农户”的运作方式进行区域间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创新与突破。这是当前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进而来明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1.制定出台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法规,从制度上保证农业产业组织的健康发展。

2.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财政支持力度。

3.加强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

4.建立农业产业化组织信贷担保制度,增强金融支持对农户投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激励作用。

5.完善土地政策和流转制度,促进农村土地向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集中。

6.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促进农村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步伐。

建立起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形成现代农村产业组织形式

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是以分散为特征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打破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的行政分割和行业垄断,建立起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行价格形成机制和流通体制改革,以市场化方式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合作经济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要建立起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利益为本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时期,要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来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农产品流通是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要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冷链运输,切实增强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水平,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要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大力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农产品物流体系。要继续加强县乡村三级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冷藏设施设备条件和质量检测标准,规范冷链物流运作行为,提升冷链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进一步拓展市场功能是推进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以建立规范、有效的市场机制为目标,积极引导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向设施配套、管理科学、交易活跃的地区和城乡结合部聚集发展。

建立健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与农民的联系,使农民真正成为合作的主体。通过建立和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要解决好农村合作社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建立起稳定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1.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风险共担机制是指通过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系,对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担风险,使农民收益和合作社收益同步增长。

2.完善利润返还制度

利润返还制度是指通过合作社成员之间、农户之间进行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对社员所缴纳资金或所得进行合理分配、有效使用的一种制度形式。利润返还不仅可以增加农户收入,还可以通过合作提高农户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积极性。

3.创新分配农产品流通方式

利用网上物流平台进行农产品的配送,这样不仅能够打破商品售卖的地理限制,还能保证农副产品的新鲜度,为农副产品创造良好的声誉,吸引更多的顾客进行选购。

加快构建适应市场要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

加快构建适应市场要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按照“市场配置资源、政府保障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建立和完善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申请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资质。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集“农工贸”为一体的高技术水平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高度重视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尤其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要加快发展各种形式的区域性和全国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体系、农村专业协会体系;培育各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开展科技、信息、中介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时期,必须充分发挥农民在推动农村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合作组织来解决“三农”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金项目】

1.本文系202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方法与路径研究”(21ZDA077

2.湖南省重点马院项目“唯物史观视域下政党意识形态演变规律研究”(项目编号:2021YBM14)阶段性成果。

黄跃红,女,湖南祁阳人,博士,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教授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262

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
夯实农业基础,需要培养一大批充满理想与活力,能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农业人才。但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包括农业人才数量存在缺口、农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农业人才更为稀缺。

0评论2025-01-13260

1.4万亿斤:粮食保供的崭新台阶与奋进起点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我国粮食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确保粮食稳产保供需要高点强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再出发。

0评论2025-01-09232

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农业农村的多业态与多功能,以乡村二产联动一产,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加强三产统筹协同,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0评论2025-01-03541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高标准农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

0评论2025-01-02470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553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看待这项任务在明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做法?

0评论2024-12-25230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305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仅是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东北进一步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核心举措,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评论2024-12-18499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0评论2024-09-0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