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张红宇: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方向

2022-12-23 08:433940

12月20日,以“农服 重构 未来”为主题的NGIC·2022农财全球创新大会以行业首场XR直播形式重磅开启,大会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农化、广东省现代农业服务联盟承办,汇聚行业先锋,围绕农服展开一场“思想碰撞”。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型,不仅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由之路。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方向是什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在会上展开讲述。

张红宇认为,把握农业强国建设的深刻内涵,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建立健全覆盖面更广、受惠面更大、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意义重大。

全球农业强国有共同特征,也有基于本国国情和农情表现的自身特点。

从农业强国的一般表现来看,可以将全球农业强国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农业资源禀赋丰裕,人少地多,以机械装备替代劳动力,强调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表现的强势农业模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典型的规模化农业强国;一类是农业资源禀赋相对稀缺,人多地少,以技术、资本替代土地,强调土地和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表现的强势农业模式,荷兰、以色列、日本为典型的精细化农业强国。

区别于全球农业强国规模化、精细化农业模式,我国农业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情特征以及农业多元资源禀赋、产业类型、经营方式的农情表现,应发挥农业比较优势,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

以小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是我国农业大国的底色。尽管近年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育壮大,小农户也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不断分化,但普通农户数量仍达2.6亿,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5%以上。

“在建设农业强国进程中,重点任务就是帮助、组织、提升、发展、富裕小农。”张红宇表示,社会化服务发展要体现服务产业多元、服务方式多元、服务主体多元和服务对象多元。

“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实现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张红宇总结表示,发展社会化服务有利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丰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内涵,同时释放多维主体的积极性。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广阔市场不仅吸引了大量有基础、有能力、有情怀的国有企业关注,同时也吸引了民营企业广泛参与。

由于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单纯依靠市场条件下的经营性服务面临着一些不易克服的难题。而依靠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有利于解决当前服务组织发展不健全、服务能力弱、要素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引导不同市场主体实现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为农业社会化提供了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张红宇表示,在工业化、城镇化继续推进的背景下,从事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必然进一步减少,由此决定了要继续分工分业,提高专业化程度和劳动生产效率,提升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质量和要求。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262

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
夯实农业基础,需要培养一大批充满理想与活力,能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农业人才。但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包括农业人才数量存在缺口、农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农业人才更为稀缺。

0评论2025-01-13260

1.4万亿斤:粮食保供的崭新台阶与奋进起点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我国粮食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确保粮食稳产保供需要高点强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再出发。

0评论2025-01-09232

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农业农村的多业态与多功能,以乡村二产联动一产,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加强三产统筹协同,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0评论2025-01-03541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高标准农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

0评论2025-01-02470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553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看待这项任务在明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做法?

0评论2024-12-25230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305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仅是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东北进一步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核心举措,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评论2024-12-18499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0评论2024-09-0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