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徐志明:加快推进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

2022-11-08 09:04375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对我国农业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过去10年,我国农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2021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但我国目前还只是农业大国,需要加快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农业强国具体表现为“五个强”

一是供给能力强。农业强国要求农业优质化、安全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不仅农业产量高,农产品品质好,满足人们的营养、口感、安全需求;同时还要满足人们对观光休闲等体验性服务性需求、对绿水青山的生态化绿色化需求。

二是产业效益强。农业的质量与效益是农业的生命。农业强国不仅要有较高的土地生产率,还要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不仅要有较高的产出,还要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是科技实力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只有不断扩大生物技术、机电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不断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才能使农业这个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是经营者素质强。农业的科技含量在逐步增强、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对农业经营者的文化、技术、经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强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农业经营者和职业农民。

五是国际竞争力强。农业现代化国家并不一定就是农业强国,世界上只有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排名前10左右的农业现代化国家才称得上农业强国。农业强国意味着农业主要指标必须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关键在于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步伐。

一是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开发应用。提高农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驱动。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必须加快种源创新投入,聚力开展重点种源协作技术攻关,把种子牢牢攥在手中。实施智慧农业科技引领工程,结合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品种,加快农产品生产、农产品销售、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智慧农场”“智慧渔场”“智慧牧场”。

二是加快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土地集体所有、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具有巨大优势和生命力。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加快土地向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流转,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健全投入保障制度,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长。加快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推广涉农贷款保证保险、家庭农场综合保险等新的保险品种,切实满足农业经营主体差异化、多元化的风险保障需求。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来源:乡村发现微信公众号 转自《新华日报》2022111日第12版)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262

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
夯实农业基础,需要培养一大批充满理想与活力,能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农业人才。但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包括农业人才数量存在缺口、农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农业人才更为稀缺。

0评论2025-01-13260

1.4万亿斤:粮食保供的崭新台阶与奋进起点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我国粮食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确保粮食稳产保供需要高点强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再出发。

0评论2025-01-09232

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农业农村的多业态与多功能,以乡村二产联动一产,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加强三产统筹协同,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0评论2025-01-03541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高标准农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

0评论2025-01-02470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553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看待这项任务在明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做法?

0评论2024-12-25230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305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仅是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东北进一步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核心举措,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评论2024-12-18499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0评论2024-09-0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