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会议强调,面对更加繁重的动物产品稳产保供任务和越来越紧的资源环境制约,为保障饲料粮供给,维护粮食安全,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和系统思维,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把豆粕等饲料粮减量替代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大力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是促进养殖业节粮降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中国是养殖业大国,生猪养殖量、肉禽蛋禽养殖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提高动物生产效率、缩短生长周期,饲料中的高蛋白含量是饲养企业追求的标准。豆粕因其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与动物需求相近,成为我国畜禽饲粮的重要原料。近年来豆粕价格逐年攀升新高,饲料原料成本上涨过快,截止到9月19日全国43%豆粕均价4959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1096元/吨,涨幅达28.37%。
中国每年豆粕消耗量巨大,但国内土地资源有限以及豆类规模化种植水平低等问题,大豆产出量供不应求,导致中国豆粕极度依赖进口,大豆对外依存度超80%。从长远来看,过度依赖进口大豆会持续给饲料行业和下游养殖业带来经营压力,严重影响国内的大豆种植产业链,危及我国粮食安全,豆粕减量替代势在必行。为进一步掌握养殖业稳产保供主动权,促进养殖业节粮降耗,实现豆粕减量替代,必须深刻贯彻提效、开源、增草,坚持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多措并举促节粮。
大力推广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有效降低饲料中豆粕占比。低蛋白日粮技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使用工业合成氨基酸,补足原料中的短板营养元素来降低粗蛋白质水平、减少蛋白原料用量和氮排泄。低蛋白日粮名为“低蛋白”,实际是“高品质”,如果同时配合使用酶制剂等添加剂,还可大幅提高饲料蛋白消化利用率。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低蛋白日粮的研发和应用,2021年牧原生猪养殖共使用配合饲料1580万吨,豆粕平均用量占比为6.9%,比全国养殖业消耗饲料中豆粕平均含量(15.3%)低8.4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豆粕用量130万吨。
充分挖掘利用替代资源,加大非常规蛋白饲料核心技术攻关。想要进一步推进豆粕减量替代,非常规蛋白原料的开发和技术应用同样是关键。农业农村部积极支持蛋白饲料新产品创制应用。2021年向乙醇梭菌蛋白颁发历史上第一张新饲料原料证书,以工业化生产1000万吨乙醇梭菌蛋白(蛋白含量83%)计,相当于2800万吨进口大豆当量,即我国大豆年进口量的1/3。工业化生物合成蛋白技术的突破,现实意义巨大,有助于我国摆脱“大豆进口依赖”和实现“碳中和”。
因地制宜推行粮改饲,进一步增加优质饲草供给。鼓励牛羊养殖场(户)收储使用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推动玉米等农作物全株高效利用,开发利用新饲草资源,加强饲草料加工、流通、配送体系建设,促进秸秆等非粮饲料资源高效利用。2015年以来的粮改饲实践表明,按照以畜定产原则,用部分耕地发展全株青贮玉米、苜蓿、饲用燕麦等饲草作物,不但可以提高牛羊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率,还可以减少牛羊养殖过程中玉米和豆粕等精饲料用量,实现“化草为粮”“以草代粮”。
仓廪实则天下安,大力实施豆粕等饲料粮减量替代势在必行。目前,我国饲用豆粕还有不少减量和替代空间,未来如何持续推行豆粕减量替代全方面覆盖,突破技术壁垒,从减少饲用豆粕添加比到实现无豆日粮将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实现豆粕减量替代,缔造绿色养殖业的努力方向。
来源:中国农村网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262
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
夯实农业基础,需要培养一大批充满理想与活力,能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农业人才。但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包括农业人才数量存在缺口、农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农业人才更为稀缺。
0评论2025-01-13260
1.4万亿斤:粮食保供的崭新台阶与奋进起点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我国粮食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确保粮食稳产保供需要高点强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再出发。
0评论2025-01-09232
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农业农村的多业态与多功能,以乡村二产联动一产,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加强三产统筹协同,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0评论2025-01-03541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高标准农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
0评论2025-01-02470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553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看待这项任务在明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做法?
0评论2024-12-25230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305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仅是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东北进一步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核心举措,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评论2024-12-18499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0评论2024-09-0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