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农业农村部王小兵:农产品电商发展迅速 农村数字治理机制正在形成

2022-03-15 08:563820

当前,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成为最活跃的两大创新领域,也给农业农村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力量。

如何认识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数字乡村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未来如何推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小兵进行了深入分享。

王小兵表示:“总的来看,信息化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了历史性交汇,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在他看来,目前各有关部门、各地区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加速融合,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未来应该从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智能设备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发展。

1、农业农村数字转型最迫切

数据作为最新生产要素,正在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推动社会生产力加快发展。这在农业农村领域表现尤为明显。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农产品电商发展迅速 农村数字治理机制正在形成

在王小兵看来,数据如同过去农业时代的土地、工业时代的石油,已经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核心战略资源。正因如此,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数据列为与土地、资本、技术、知识、管理等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同时强调要健全生产要素按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今年,“十四五”规划纲要则对“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出了专门部署,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智慧农业、发展数字乡村。王小兵表示:“农业数据资源最为丰富,农民对数字技术的需求最为迫切,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潜力最为巨大。”

在王小兵看来,只有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才能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释放数字经济红利;只有加快发展数字乡村,才能让农民过上数字化生活。

他表示,数字乡村是一个大概念,应当由智慧农业、乡村社会治理数字化和涉农部门数字政府建设三大板块组成,这三大板块是发展数字乡村的重要着力点。

2、数字乡村取得阶段性成效

根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系统评估,2020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已达37.9%。

王小兵指出,近年立足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各有关部门、各地区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加速融合,数字乡村发展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

以农产品电商为例,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农产品电子商务国,近年来在视频直播、网络带货等新型电商的创新推动下,农产品电商持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20年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覆盖率为78.9%,比2016年底提升了53.8个百分点。

在谈到农产品电商的高速发展时,王小兵指出:“2020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7520.5亿元,占农产品销售总额的13.8%,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成为了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突破口,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供应链受阻、保障民生等方面功不可没。”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农产品电商发展迅速 农村数字治理机制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智慧农业应运而生,消费互联网不断向产业互联网延伸和拓展,“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据悉,2020年全国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到了22.5%。王小兵表示:“当前,9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省,苹果、大豆等8大类15个品种的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试点及81个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农业数字转型明显加快。”

针对农业农村数字治理,王小兵分享了他的观察:“当前,农业农村数字治理扎实推进。数字化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正在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工作机制。”

3、未来有哪些发力点?

究竟如何进一步推动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发展?王小兵从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场景、智能设备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编制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规划,积极谋划、加快建设部省(区、市)两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全面提升数据传输、存储、运算、分析能力。“与此同时,推出一批农业数字创新中心、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等重大工程项目,推动5G、北斗、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向田间、圈舍、渔塘拓展延伸。”王小兵表示。

二是抓数据资源建设。建立健全数据资源目录和标准体系,加快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数据资源采集体系。王小兵指出:“在创新完善传统监测统计制度的同时,还应大力拓展物联网、互联网等在线数据采集渠道。”

三是抓应用场景建设。针对农业农村的问题和痛点,充分发挥大数据预测预警和优化投入要素结构两大核心功能,确保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疫病防控、产销对接、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综合执法等方面见到实效。

四是抓智能设备建设。加强农机装备智能制造、农业物联网、传感器、芯片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切实解决“卡脖子”问题。

王小兵建议,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购置补贴、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现有项目资金渠道中,加大对智能装备购置和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投入力度。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262

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
夯实农业基础,需要培养一大批充满理想与活力,能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农业人才。但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包括农业人才数量存在缺口、农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农业人才更为稀缺。

0评论2025-01-13260

1.4万亿斤:粮食保供的崭新台阶与奋进起点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我国粮食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确保粮食稳产保供需要高点强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再出发。

0评论2025-01-09232

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农业农村的多业态与多功能,以乡村二产联动一产,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加强三产统筹协同,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0评论2025-01-03541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高标准农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

0评论2025-01-02470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553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看待这项任务在明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做法?

0评论2024-12-25230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305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仅是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东北进一步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核心举措,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评论2024-12-18499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0评论2024-09-0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