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赵春江院士:力争2050年全面实现农机装备智能化、生产管理智能化

2021-09-16 09:104810
       目前,中国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的现状如何?怎么推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在日前召开的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期间举办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带来了相关分享。

       赵春江介绍,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农业进入数字化新时代,引发农业第三次绿色革命,即“农业数字革命”,生产方式正由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变革。

       目前,智慧农业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也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发展。

       “以河北省为例,作为典型的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河北的大田作业很多都通过摇感无人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等新技术实现精准作业。”赵春江表示,数字技术在河北乳品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很多养殖企业实现了养殖过程的自动化和无人化,不仅有利于疫病的防控,还能实现精细化养殖。”

       赵春江认为,智慧农业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第一大要素就是以品种为代表的农业生物技术,也包括一些农艺技术和农业管理流程等。第二大要素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智慧农业领域可以给机器赋能,让机器更加智能化,还可以增强人的智慧。第三个要素就是智能化的装备。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提高人工作时的能力水平,强化工具手段。

       三大生产要素的组合会导致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赵春江说,智慧农业的基本特征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能,还有方便快捷与人性化。智慧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最大区别在于把信息和知识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智能化的装备,可以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谈及数字乡村,赵春江说,目前,国家乡村建设面临着三大转型。第一是城乡关系的变迁,从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现在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60%。第二是经济体制转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三是现代生活的转型,从传统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变化。

       “这些变化实际上给我们整个乡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赵春江认为,数字技术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方面,推进数字化乡村治理能力建设是很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速度很快,但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比较薄弱,部分技术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的需要,成本高、发展不平衡。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怎么办?赵春江认为,应坚持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力争在2025年农业数字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网络化,2050年全面实现农机装备智能化、生产管理智能化。

       具体而言就是实施包括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数字富民在内的三大工程。赵春江说,智慧农业工程的总目标是实现生产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字化和服务网络化。可以针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生产经营主体采取不同的技术应用模式。数字乡村建设工程重点解决城乡均等化的问题,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农村电商、数字化实体建设等,同时利用数字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数字富民工程则重点提高农民收入,通过技术培训、就业帮扶等,培育亲农惠农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激活资源要素发展数字经济,实现农民增收。

       “智慧农业要求链条化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要求板块实施,要通过数字乡村的建设,提高乡村从业人员和全社会居民人员的素质,塑造乡村的产业品牌,适应市场、赢得市场。”赵春江说。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175

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
夯实农业基础,需要培养一大批充满理想与活力,能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农业人才。但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包括农业人才数量存在缺口、农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农业人才更为稀缺。

0评论2025-01-13189

1.4万亿斤:粮食保供的崭新台阶与奋进起点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我国粮食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确保粮食稳产保供需要高点强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再出发。

0评论2025-01-09168

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农业农村的多业态与多功能,以乡村二产联动一产,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加强三产统筹协同,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0评论2025-01-03470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高标准农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

0评论2025-01-02420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472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看待这项任务在明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做法?

0评论2024-12-25169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218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仅是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东北进一步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核心举措,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评论2024-12-18449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0评论2024-09-0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