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最新版《2021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估计,2020年全世界有7.2-8.11亿人口面临饥饿,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1.61亿。2020年有近23.7亿人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在短短一年内就增加了3.2亿人。世界上没有一个区域能够幸免。
在COVID-19疫情阴霾笼罩下,世界上的饥饿人数2020年继续呈增加趋势。2020年,全球近12%的人口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相当于9.28亿人,比2019年增加了1.48亿。到2030年实现零饥饿目标已变得更具挑战性。
疫情只是冰山一角,更令人担忧的是,它暴露了我们粮食体系近年来在冲突、气候变异和极端事件以及经济减速和衰退等主要因素的作用下积累的脆弱性。这些主要因素越来越多地在各国同时出现,其相互作用严重破坏了粮食安全和营养。
冲突:对粮食安全和营养构成严重威胁,也是导致全球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过去十年冲突无论从数量和复杂性看都有大幅提升,对粮食安全和营养造成严重破坏,将多国推向饥荒的边缘。
气候变异和极端气候:是导致最近全球饥饿人数增加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造成重度粮食危机的主要根源之一。气候变异和极端气候加剧与气候变化相关联,对粮食安全和营养各方面均造成负面影响。
经济减速和衰退:市场波动、贸易战、政局动荡还是COVID-19疫情等导致的经济减速和衰退是饥饿和粮食不安全不断加剧背后的一个关键因素。
健康膳食的经济不可负担性:食物生产、粮食供应链、食物环境、消费者需求和粮食政治经济学等领域中多种因素正在推高整个粮食体系中营养食物的成本。
目前,粮食体系的大范围转型正在吸引全球目光,通过粮食体系转型推进粮食安全和营养。本报告共提出六大转型途径:
1.在受冲突影响的地区将人道主义、发展和维护和平的政策相互结合;
2.加强粮食体系的气候抵御能力;
3.加强最弱势群体应对经济不景气的经济抵御能力;
4.在粮食供应链中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营养食物的成本;
5.解决贫困和结构性不平等问题,确保干预措施对贫困人口有利,具备包容性;
6.强化食物环境,改变消费者行为,倡导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积极影响的膳食方式。
转型后的粮食体系将能更好地抵御各种因素造成的影响,为人们提供负担 得起的可持续、包容性健康膳食,并成为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营养不良的强大推动力量。
来源:中华粮网整理自联合国粮农组织《2021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保障粮食安全,要“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
通过指导农户科学储粮、优化粮食产后服务、提升仓储管理水平、促进粮食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各地努力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牢牢端稳“中国饭碗”,促进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取得明显成效。
0评论2023-12-01400
街头巷尾访粮食安全:量足价稳有保障
为进一步感受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状况,我们组织专家记者深入生产一线、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实地调研了解当前粮食供应、居民消费、市场价格、生产统计等情况,力求从普通消费者直观感受的角度,真实、客观、立体地展示我国粮食安全“印象”。
0评论2023-10-25389
唐仁健:全力提升耕地质量 着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全力”这个词,充分体现了耕地质量的分量,把耕地质量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聚力加力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努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0评论2023-10-17479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今年以来,从春耕到夏收,各地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攻坚克难稳面积,千方百计提单产,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0评论2023-06-2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