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 立足国情粮情构建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

2023-06-27 09:045430

626日在京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该草案聚焦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环节以及粮食应急、节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共1169条,包括总则、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粮食加工、粮食应急、粮食节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立足我国国情、粮情,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同时,该草案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另外,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安全领域改革成果,将经实践检验成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成果转化为法律规范。

坚持党的领导。按照在法律法规中落实党的领导要求,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二条明确规定国家粮食安全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加强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二章专设“耕地保护”一章,规定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严格保护耕地;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调动耕地保护责任主体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补充与所占用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的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确需将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补充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的耕地;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耕地应当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

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三章规定,建设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建立种子储备制度;鼓励推广普及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以及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应当保面积、保产量;健全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机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种粮积极性;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对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完善粮食储备体制机制。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四章规定,建立政府粮食储备体系,科学确定政府粮食储备规模、结构和布局,确保数量和质量安全;承储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政府粮食储备安全并符合标准;政府粮食储备的收购、销售、轮换、动用等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进行全过程记录;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指导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储备,鼓励相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主储粮;加强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及质量检验能力建设。

加强粮食流通管理。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五章规定,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和调控,保持全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市场基本稳定;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不得侵占、损毁、擅自拆除或者迁移,不得擅自改变其用途;加强粮食流通信息管理,粮食经营者应当建立粮食经营台账;粮食供求关系和价格显著变化或者有可能显著变化时,可采取发布粮食市场信息、实行政策性粮食收储和销售等市场调控措施。

保障粮食加工能力。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六章规定,优化粮食加工结构,优先保障口粮加工,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加工应当服从口粮保障;科学布局粮食加工业,确保区域粮食加工能力;鼓励产销合作,稳定产销关系,促进区域粮食供求平衡。

强化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七章规定,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粮食应急管理体制,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粮食应急网络,制定粮食应急预案;建立粮食市场异常波动报告制度,在出现粮食应急状态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政策性粮食销售、组织投放储备粮食、增设应急供应网点等措施。

全链条规范粮食节约减损。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八章规定,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做好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的粮食节约工作;禁止故意毁坏粮食作物青苗;粮食生产者加强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和生产作业管理;鼓励粮食经营者运用先进、高效的粮食储存、运输、加工设施设备,减少粮食损失损耗;食品生产经营者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公民个人和家庭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加强节粮减损技术保障,推广应用粮食适度加工技术和节粮减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健全粮食安全保障责任机制。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九章规定部门监管职责和监测预警、质量安全管理、监督检查、责任制考核、信用体系建设等制度措施。

此外,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还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与土地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反食品浪费、安全生产等法律及行政法规进行衔接。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秀萍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高质量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0评论2025-02-24562

2030年我国将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新阶段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

0评论2025-01-14726

三个“关键词” 看2025年“三农”工作怎么干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那么明年的“三农”工作怎么干?三个关键词:稳中求进、科技强农、乡村全面振兴。

0评论2024-12-251080

唐仁健在山东河北调研时强调 精细抓好春季农业生产 务实推进乡村建设治理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山东、河北调研时强调,要紧抓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抓实抓细冬小麦田管,夯实夏季粮油丰收基础;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更加务实推进乡村建设治理,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抓好办成一批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0评论2024-04-231185

自然资源部今年将研究推动批量增加耕地
今年自然资源部将坚持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健全“长牙齿”硬措施,研究推动批量增加耕地。

0评论2024-01-19943

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出台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3年底印发《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我国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也是第一个针对乡村振兴用地政策的‘工具包’。《指南》旨在通过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用途管制、积极盘活存量等系列举措,切实提升自然资源领域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用地的能力,提高基层用地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0评论2024-01-1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