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政策

   日期:2021-01-08     来源:腾讯网    浏览:737    
核心提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发展的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农业关乎国家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发展的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农业关乎国家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生态安全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农业上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高效、农民增收的农业发展格局。

1.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生态安全

        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277亿斤,比2018年增加119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是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粮食生产更实现历史性的“十六连丰”。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持续增收,生态建设日益加强,资源利用稳步提高,人居环境逐步改善,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然而,由于我国农业长期处于粗放型增长,农业资源硬性约束突出、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生态环境加剧恶化、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耕地数量减少 土壤质量下降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我国地少水缺,农业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下降已进入硬性约束期。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不休耕,导致耕层变薄、耕地质量下降。

水资源短缺 水环境污染加剧


生态安全

        在水资源方面,我国人均占有量为2 059.7 m3,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南北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农田需要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仅为40.0%,且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生产物质滥用 环境污染突出

        农业生产中存在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问题。

        据统计,2013年农作物的化肥平均施用量为359.0 kg/hm2,是发达国家的1.6倍。每年农药使用量约130.0万t,2010年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而造成总磷和总氮的排放分别占农业源污染的27.0%和47.0%。此外,秸秆有效利率低;农用地膜覆盖面积为1 333.0万hm2,而回收率不足2/3;产生大量温室气体,造成农业源空气污染。

水土流失严重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安全
 
        水土流失是农业生态环境的首要危害。对草地和森林资源的掠夺性利用与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50.0万km2,现今为179.4万km2。1949 年以来营造的1.0亿hm2森林现仅存3 000.0万hm2,其中滥伐林木用作燃料是重要原因。

作物(品种)多样性加速丧失

        在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有200多种高等植物已经灭绝,约4600种高等植物处于濒危状态;全国生物物种数量正以平均每天新增一个濒危甚至走向灭绝的速度减少,农作物栽培品种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相当数量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只能存活于实验室或种子库,很多种类尤其是野生种、半野生种、地方种或传统农家品种等早已在野外难觅踪迹或永远消失,作物种质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威胁或危机。

农田物种多样性受创

        除主要农作物及其栽培品种多样性的加速丧失,以农田或土壤环境为核心、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多样性同样遭受损害。

生态安全

        在国内,诸多研究及大量实证均表明,以鸟类、蛇类、昆虫、蚯蚓、线虫和蚁类等为代表的有益生物或害虫天敌种群数量正快速缩减,而以鼠类为典型的有害生物种群密度飙升,一些农林重大病虫害此起彼伏,危害加重;南方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生动物、昆虫类、蛙类、蚯蚓、藻类、杂草及土壤生物等种类或数量明显减少,多样性逐渐丧失。

2.危机的主要诱致因素

思想认识滞后

        危机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囿于对大自然与客观世界认知的局限性和自然资源富足的表象,资源环境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严重缺失。发展观念的滞后,使得国人片面追逐经济总量规模与增速或不切实际的“跨越”发展,而忽视发展的内在质量效率与资源环境成本。

        迄今,尚未真正全面认知和把握生物多样性在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及深远意义,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带来的严重恶果知之甚少,认识缺位、模糊或片面肤浅,农业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保护意识严重淡薄。

不可持续的工业化与城镇化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速度惊人,但其对“三农”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掠剥或破坏也同样令人侧目,并呈现出极度的非理性和不可持续性。伴随粗放、高速的工业化进程和城镇的过度快速膨胀,全国工业和城镇“三废”排放量与日俱增,但无害化处理率、达标排放率及有效利用率等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生态安全
 
        以水、电为核心的生产生活资源能源需求量与消费量陡增,继而导致各类引(调)水工程、地下水工程和水电工程等项目盲目上马、无序推进乃至泛滥,以及水资源过度开发与配置的失衡,最终加剧农业旱灾常态化、水资源供求矛盾尖锐化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量化。

粗放的农业农村生产经营

        古往今来,获取农业更高产量一向是人们孜孜追求的目标。然而,过度、盲目或片面追逐暂时产量指标、忽视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保护,轻视生态环境与产业多样性保护,忽视增产、增长或发展的长期性、持续性和科学性。

        同时,农业化学品的有效利用率或回收率长期处于低位徘徊,致使大量化学品或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于田间地头或土壤,进而带来农业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损毁。

日趋恶化的农业生态环境

生态安全
 
        当前,我国近20%耕地土壤污染物超标,同时,全国耕地等级总体偏低,质量欠佳或较差,60%以上耕地无水源保障;40%以上土壤出现退化现象,中低产田占比高达71%;土壤营养失衡严重,沙化、盐碱化突出,水土流失加剧。

        近40%国控重点湖泊水质达污染级;约60%地下水水质较差或极差;近岸海域1/3以上遭受污染,局部污染严重。全国大气环境中的氨通量增加了数倍;农业产业排放的衡量温室气体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进一步加速了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危机已悄然而至并日趋严峻,其成因是复杂多层面的,既与直接、主观和可控的人为因素密切关联,又有客观、难以抗拒的自然力量综合作用。

生态安全
 
        但归根结底,人类活动或人为损毁是导致并加剧农业生物多样性丧失或危机的最根本原因。人们长期背离客观自然规律、急功近利、逆天而行和盲目发展的必然结果。

3.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生态安全
 
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

        在我国,目前还远未形成普遍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生态文化,培养生态道德,开展生态教育,倡导绿色消费,提升公民生态文明素质,使其既明确生态权利、又明确生态义务,自觉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中。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从依靠拼生态环境、拼农资投入、拼资源消耗的粗放型经营,转移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经营上来。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根本,注重质量效益并重,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提高粮食产能,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创新农业技术和经营方式,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合理开发利用 农业资源

        明确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耕地与水资源的保护,下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努力修复农业生态环境,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注重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永续发展,使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 
农先锋网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网站(www.nongxianfeng.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邮箱:3267146135@qq.com
 
标签: 生态安全
 
更多>同类农业安全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安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