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日期:2024-12-25     来源:光明网    浏览:206    
核心提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我国正处于加速传统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指出,加大对绿色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见,如何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是每个发展中国家需要重视的问题。绿水青山如何转变为金山银山,强调了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两山”理论助推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现代农业转化,有利于推动单一产业向集群化转变。

生态经济化是“两山”理论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强调通过发展生态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经济形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只有依托“绿水青山”,才能实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有机融合。经济生态化是“两山”理论的重要路径之一。它强调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经济生态化的实施可以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生态效益,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两山”理论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农村发展的有机结合。其提出的绿色发展路径,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通过推行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实现农业的绿色化、生态化,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两山”理论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包含三层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自身的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两山”理念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中,需要围绕保护和转化两个维度,“自上而下”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构建产业融合、生态协调、市场联动、共享发展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现代化体制机制。依托“两山”理论引领乡村振兴。需要加强“两山”理论的顶层设计。推进乡村发展向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转型发展,从战略上重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落地。通过改革打破壁垒,实现“城乡融合”,推动城乡发展互促共进。基本公共服务是城乡居民最重要的民生保障,将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到全面落实。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体系。扩大生态补偿范围,重点向生态脆弱地区倾斜,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促使生态保护从被动到主动。打破生态属地管理限制,实现生态补偿与环境治理成效直接关联,为“绿水青山”的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两山”理念的实践推进中,要加强财政政策支撑,强化生态环境的政策层面创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市场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应用。

贯彻“两山”理论,以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腹地”,必须以生态文明为目标,以城乡融合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可以促进农村资源向城市流动,促进农村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城市资源向农村流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创业就业。推动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保障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城乡“三融合”的发展模式中,应推进城乡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特色板块经济、生态经济等,不断贯彻“两山”理论,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必须提高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生态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加重视如何实现二者的“转化”,这需要贯穿于“两山”理论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的全过程。“互联网+”为农业开辟了新的发展通道,农产品的网上交易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把“数字乡村”示范村打造成“数字乡村”,把“数字经济”真正落实到农村。利用大数据平台,积极探索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渔业和农田中的应用。数字产业,数字技术,如移动支付,数字工厂等,加速了农村的建设。主要表现为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因此,要推动生态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实施生产、生活、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从而提高乡村治理的质量。坚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促进农产品网上销售,从而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滞销、价格波动大的问题。只有创新发展模式,才能不断促进新业态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生态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享生态文明成果。新时代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更是为我们指明了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标。农业农村现代化应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改革,推行“人地”挂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大力倡导绿色生态发展,同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作用相结合,把破解“人、地、钱”等难点重点作为新的突破口,着力推动多路人才进村。“绿水青山”具有丰富的外延,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依托当地特色优势,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以本地特色为中心的产业集聚。在“两山”理论的引领下,摆正发展与生态的关系,各乡村因地制宜地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产业和文化产业,建立多种形式的“生态+旅游”模式,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人民共享良好宜居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空间,分享生态文明的成果的同时,让群众参与到环保监督、生态环境建设中来,朝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稳步前进。

作者:张小瑛,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农先锋网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网站(www.nongxianfeng.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邮箱:3267146135@qq.com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