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盘和林:“十四五”:乡村建设进入数字驱动新阶段

   日期:2022-01-19     来源:重农评公众号    浏览:165    
核心提示: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日前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赋予了数字乡村更多内涵和动力,数字乡村建设进入数字驱动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日前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赋予了数字乡村更多内涵和动力,数字乡村建设进入数字驱动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举措。2018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部署了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等十项重点任务;2020年,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相继发布《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以及《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

乡村兴则国家兴。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脱贫攻坚战,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1年跑赢城镇居民,“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十三五”规划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四五”期间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已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

盘和林:“十四五”:乡村建设进入数字驱动新阶段

农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

现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展开了深度的全链条应用。数字要素释放出对农业发展的叠加倍增效应,数字创新驱动正在谱写着农业数字化新篇章。

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和物流等各个环节,建立起农产品全产业链数据资源体系,大大延长了农业产业的数字链条,让原本割裂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得以有效链接和延伸,并且通过实现农业生产、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之间的高效协同发展,围绕供需平衡分析、监测预警、创新生态等方面提供智能化服务,为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智慧农业是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一环。智慧农业带来了农业生物技术、机器和装备工具三要素的数字化革新,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养殖过程的自动化和无人化,依托于人工智能技术得以实现,有利于疫病防控和精细化养殖;“一物一码”技术能够追溯农产品信息流向动态和原产地,帮助政府部门实现智慧监管;数字化工厂集合智能化温室建造技术、全天候气候控制系统、自动化种植系统、园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多项农业科技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朝着标准化、数字化、产融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此外,“农产品+直播”等数字营销模式,正是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解决了农民卖货难、农产品供需失衡等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弥补了城乡数字鸿沟;“互联网+农业+旅游”等新业态,以村落文化为特色、自然资源为基础,借助数字媒体与文旅联动,既促进了农产品的推销,也起到了振兴乡村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农业数字化发展中,还需强调人才的支撑作用。要通过创建数字农业创新基地,推进产学研与农业工作深度融合,培育出一批农业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并吸引更多高学历人才投身数字乡村实践,让专业技术人才在大有可为的农业数字新时代里大有作为。

盘和林:“十四五”:乡村建设进入数字驱动新阶段

数字乡村赋能农村“智”治

在传统的乡村治理过程中,有时存在着村民参与治理程度低、决策有失时效性和科学性等问题。由于信息壁垒的存在和决策权的过度集中,乡村治理效率受到一定限制。这样长此以往,无法满足日益繁杂的农村事务治理需求,对乡村治理可持续发展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值得欣慰的是,在数字乡村战略下,数字技术正嵌入乡村治理的路径中,开启了乡村治理新模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数字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以往的乡村治理,大多依赖于以基层干部为主的力量来推动,而作为乡村治理主体的农民参与度则不够。数字技术在农村的广泛普及,让基层政府、企业、媒体、社会组织、村委会等多元主体间的角色定位更为清晰,信息传递更加高效,不仅使得村民个体能更方便地参与到乡村公共治理中,提升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各主体之间形成更为协同、平等的合作关系。

第二,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治理方式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能够高效收集并处理关于教育、养老、医疗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数据,为治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了乡村治理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具体来说,一方面,数字乡村通过建立数字乡村信息化平台,让信息传递和整合过程都变得高效透明,推动了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另一方面,通过搭建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和智慧监管体系,为“三资”管理提供了新手段,有助于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第三,数字乡村建设重塑乡村治理体系和逻辑。数字乡村不是简单的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更是对乡村社会结构治理体系的重塑。其关键在于,利用数字技术解构并重塑传统意义下乡村治理主体、客体和对象之间的运作机理,建立起数字时代下共建共治共享的智能化乡村治理体系。数字乡村建设正推动着乡村治理从过去被动的事后执法,转变为主动的事前防控和事中处理;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数据的决策方式。现如今,乡村治理方式正朝着协同共享、精准科学的方向发展。

例如,“数字乡村一张图”利用遥感测绘、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脑”,实时掌握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变化,让基层群众可视、可触、可参与,既可以进行智能井盖、垃圾分类等设施的城市监管,还可以实现健康状况实时监管、政务信息线上透明监督,开启了乡村治理“智”治的新模式。

农民共享数字乡村发展红利

在改善民生方面,数字乡村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乡村服务平台不仅包括产业服务数字化平台和治理服务数字化平台,还包括村庄信息发布、乡情纽带系统、三农科教服务、惠民综合服务等方面的民生服务数字化平台。在“十四五”期间,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还将继续向乡村覆盖,促进要素在城乡间双向自由流动,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红利,使之成为数字乡村的最大受益者。

第一,三农科教服务让农民更智慧。通过整合相关科教资源,专门面向农户提供线上技术推广、农业专家在线咨询、农业技术培训以及农村人才在线学习等一体化服务,能有效提高乡村民生服务数字化水平,让农民知数字、懂数字、建数字、用数字,实现在生产、生活方式上的智慧化转型。

第二,惠农综合服务让村民生活更便利。惠农综合服务社将综合服务社、电商服务点以及垃圾分类站等服务设施融合在一起,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仅可以免费提供快递代收代发、代缴话费等服务,还能提供农资产品线上线下交易、申请惠民补贴等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高效温馨的便民服务。

第三,金融惠农助力乡村振兴走向快车道。商业银行开展的涉农金融,为解决广大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在强化金融科技赋能与涉农大数据运用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引入农险等特色数据,可以构建农户风险画像,提升对不同经营类型农险客户风险评价的精准性,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在创新推动金融产品下沉方面,推出乡村振兴系列理财产品,并为农村信贷提供直通车服务,促进了金融科技保障乡村经济发展。

第四,数字乡村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网络基站的普及,使得农村区域基本实现了互联网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可能面对的信息孤岛困境。随着5G技术的下乡进村,村民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平台,连接到上级医院远程挂号,进行实时诊断和远程会诊。“基层医通”平台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持各级医院实现会诊资源共享、双向转诊等功能,有效缓解了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仅如此,在5G、大数据等技术的助力下,2020年底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一些地区也开展了“同步课堂”,实行城乡结对帮扶计划,通过互联网打破时空界限,让教育更加融合、开放、共享,大大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作者系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农先锋网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网站(www.nongxianfeng.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邮箱:3267146135@qq.com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