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解开苦荞的起源、传播和驯化之谜

2021-01-22 09:356530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牵头联合国内外10余家科研单位,对来自14个国家的510份苦荞核心资源的全基因组进行重测序,构建了苦荞基因组变异图谱,解析了苦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揭示了苦荞的起源和传播驯化路径,明确了我国西南地区作为全世界苦荞多样性中心和栽培苦荞起源驯化中心的独特地位,为研究苦荞驯化和性状改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据周美亮研究员介绍,苦荞属于蓼科荞麦属,生长快速、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能耐瘠薄土地,在全世界,尤其是东亚及东欧地区广泛栽植,目前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荞麦在中国栽培面积接近100万公顷,年产量超过120万吨,位居世界第二。苦荞是我国西南彝区、边疆藏区和高海拔冷凉山区的主要粮食,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苦荞生产国和消费国。苦荞富含众多生物活性物质,是重要的药食同源和健康养生作物,具有保健价值及诸多药用功效。然而,目前关于苦荞的遗传基础和驯化过程并不清楚,重要性状和品质形成机理研究缺乏,严重制约其性状改良和遗传育种。

        研究团队利用中国丰富的荞麦种质资源优势,在不同生态区和耕作制度条件下筛选优异荞麦种质资源,对优异品质性状形成机理进行解析并挖掘其应用价值。为解开苦荞的起源、传播和驯化之谜,该团队连续多年跋山涉水,从我国的西南地区搜集野生和农家荞麦资源上千份,构建了涵盖野生种、农家种不同层次的510份苦荞核心种质资源,并对这些苦荞核心种质资源进行了基因组测序,挖掘到109万余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全面系统地构建了苦荞基因组变异图谱,并从分子水平证明了苦荞起源于泛喜马拉雅地区,然后传播到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形成中国南北栽培苦荞的两个独立分支,再由中国北方传播到韩国、中亚、俄罗斯、欧洲以及北美地区,由此明确了我国西南地区作为全世界苦荞多样性中心和栽培苦荞起源驯化中心的独特地位。研究人员在栽培群体中分别鉴定到与株高、千粒重、果皮颜色、黄酮类物质含量等农艺和品质性状相关的独立驯化区间及重要遗传位点,从而在基因组水平上解开了苦荞的起源、传播和驯化的谜题。研究人员还对苦荞资源进行了槲皮素、芦丁和山奈酚等功能成分的黄酮醇含量测定,发掘出一批与3种黄酮醇含量显著相关的遗传位点,以及调控槲皮素和黄酮含量的关键因子。这些关键位点和基因的发现及其调控苦荞黄酮含量分子机理的阐明将极大地推动荞麦的品质改良,加快荞麦的遗传育种进程。

农业科普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高山作物试验站、比利时鲁汶大学、捷克国家作物科学研究所、斯洛文尼亚农业研究所和日本九州冲绳农业研究中心也参与了该研究。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快速腐解菌 让蔬菜尾菜变废为宝
北京中农富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富源”)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资划所”)日前正式签署了蔬菜尾菜生物快腐还田科技成果转化协议,让蔬菜尾菜变废为宝。

0评论2024-11-20259

“农科院”标签岂能随便贴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不少购物平台或直播间售卖的商品中,不乏仿正品、傍名牌的商品,甚至还有虚假冠名的商品,如某农科院研发、与某科研所合作等。“农科院”标签失守的背后,是虚假宣传、冒名顶替等诸多行业乱象,既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也严重影响了相关机构的声誉。

0评论2024-01-18393

快收藏!冬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来了
冬季气温较低,养殖水环境变化复杂,水体浮游藻类生长不旺,水产动物摄食、活动等变弱,养殖从业者易放松警惕,导致水质恶化,引起水产动物发病甚至死亡。做好冬季水产养殖生产管理,通过适时捕捞、修整池塘、合理放养等措施为下一年水产养殖打下基础,是确保水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

0评论2023-12-01456

农机鼓足干劲!农业农村部:决不能以疫情防控为由减少粮食播种面积!
当前正值春耕生产最关键的时期,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决策部署

0评论2022-05-0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