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时庄遗址:四千年前“藏粮于技”的“粮仓城”

2022-11-29 08:505840

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光明日报通讯员 韩功勋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华文化的特征。步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河南单元,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使命担当处处可见。在这里,一个透明的“智能”粮仓模型吸引了众多观众围观。通过触摸模型上的智能屏,观众可以观看种子的培育和成长过程。

它的原型,是河南周口淮阳时庄遗址粮仓

时庄遗址:四千年前“藏粮于技”的“粮仓城”

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河南单元展示的淮阳时庄遗址粮仓。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光明图片

从古至今,河南一直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而作为传统农区的河南周口,其“中原粮仓”的定位由来已久。位于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的“时庄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我国历史最早的“粮仓城”遗址4000年前,夏朝先人们用其独有的“藏粮于技”的智慧佐证了那个年代农业生产的辉煌和农耕文明的繁荣,“时庄遗址”也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时间回到20194月。仲春时节,一家秸秆生态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即将落户时庄。开工之前,时庄村党支部书记时兴荣主动联系当地文物部门,请求进行先期勘探。

“淮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地下埋藏了多少文物谁也无法说得清楚。我们在项目动工之前积极联系文物部门,以防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文物带来不可修复的伤害。”回想当时的情景,时兴荣仍很庆幸这一决定的正确性。

在文物勘探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这片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夏文化遗址得以重现。

考古发现,在这片遗址的南部近3万平方米的区域内,存在着约5600平方米的人工垫筑台地,上面分布有各种形制的长方形、圆形遗存。其中,集中分布的28座特殊的圆形遗迹围绕在房屋周围,外围有两圈夯土围墙,其建筑形制,明显有别于当地同时期用于居住的普通连间排房,整个地基建高、外层抹泥防潮,遗迹下方还有隔水层、绝水层。可以说,这一聚落布局结构清晰、功能单一。

随着考古的深入发掘,通过对采集样品的碳-14测年,专家判断该遗迹距今4000年至3750年之间,正是夏朝的早期阶段;对发掘出的植物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均为粟和黍,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小米和黄米,并且在土壤中还检测出了已经炭化的粟和黍的种子;对遗迹底部铺垫的植物和编织物进行分析,其成分为芦苇。

在时庄遗址,考古人员还同时发现了壕沟和陶器。有人认为这里可能是古代军事防御之地,也有人认为是祭坛。综合多种因素,经过反复论证,考古专家最终推断:时庄遗址是一处以储粮为主要功能的特殊仓城。

“回望历史,我们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令世人赞叹的成就。虽然种粮、藏粮方式一直在变化,但我们守粮、护粮的初心不变。作为新时代的‘守粮人’,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看好新时代的‘大粮仓’。”从小就听着时庄历史传说长大的时兴荣说。

《光明日报》( 20221129 04版)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提升豇豆品质有套“组合拳”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在豇豆全生育期可减施药剂60%至70%,不仅对蓟马的防控效果超过85%,还可减少青虫、豆荚黑尾对豇豆的危害。相比全覆盖式防虫网种植方式,该技术对豇豆的种植管理要求更简单,而且节省了成本投入。

0评论2025-01-14144

冬季蔬菜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进入严冬,部分地区持续低温寡照和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风险加大,为提前应对、主动防范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生产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提出冬季蔬菜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0评论2025-01-09256

10项成果入选!《2024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发布
日前,2024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暨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与科技竞争力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2024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报告。报告遴选了10项代表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

0评论2024-12-25199

快速腐解菌 让蔬菜尾菜变废为宝
北京中农富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富源”)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资划所”)日前正式签署了蔬菜尾菜生物快腐还田科技成果转化协议,让蔬菜尾菜变废为宝。

0评论2024-11-20192

“农科院”标签岂能随便贴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不少购物平台或直播间售卖的商品中,不乏仿正品、傍名牌的商品,甚至还有虚假冠名的商品,如某农科院研发、与某科研所合作等。“农科院”标签失守的背后,是虚假宣传、冒名顶替等诸多行业乱象,既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也严重影响了相关机构的声誉。

0评论2024-01-18340

快收藏!冬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来了
冬季气温较低,养殖水环境变化复杂,水体浮游藻类生长不旺,水产动物摄食、活动等变弱,养殖从业者易放松警惕,导致水质恶化,引起水产动物发病甚至死亡。做好冬季水产养殖生产管理,通过适时捕捞、修整池塘、合理放养等措施为下一年水产养殖打下基础,是确保水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

0评论2023-12-0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