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经济报告|完善世界粮食危机治理机制的政策建议

2023-02-16 08:554750

粮食安全是世界范国内的重要议题,深受各国重视。20世纪以来多次爆发的粮食危机让世人积累了更多应对经验与知识。粮食危机是天灾和人祸综合的结果。面对频繁爆发的粮食危机,需要深化危机主导因素与规律研究,需要不断完善治理机制,更需要国家之间加强粮食安全战略合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合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通讯作者兰向民在《中国经济报告》2022年第6期撰文,针对完善相关机制,提升世界粮食危机治理效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报告|完善世界粮食危机治理机制的政策建议

(一)在世界粮食危机中发挥应对机制作用,缓解危机负面影响

危机中的对策是救火策,救火从权从急。应对世界粮食危机,相关主体要权衡自身条件并根据事态紧急程度采取相应对策。首先,作为世界粮食危机治理的全球性协调机构的联合国涉农相关机构要启动国际合作支持机制。如粮农组织等要发挥预警、组织救援作用,及时发布危机警情信息,及时为在粮食危机中受害严重国家组织粮食援助等救助活动。世界粮食计划署重在以粮食援助为手段,向受灾害或冲突影响的地区和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救援。其次,作为危机中的能力薄弱国家,要及时掌握受灾群体信息,积极寻求国际救助,寻求粮食进口渠道,提高国内供给能力,及时动用国家粮食储备,救助受灾群体。再次,区域合作组织要启动区域应对机制,组织区域内保障力量,为区域内受灾国家提供援助。最后,具有救援能力的其他国际公益基金组织和粮食富裕国家对受害国家提供及时的粮食援助。总之,粮食危机中的应对机制,重点是救急救灾,缓解粮食危机造成的饥荒灾害。

(二)构建和完善针对世界粮食危机的长期预应机制

长期预应机制是系统对策,通过建立世界粮食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平稳系统,增强粮食系统的韧性,化解粮食危机的冲击力和危害。这套机制凸显粮食危机治理的全球公共品属性,注重提前谋划、长期应对。

这套长期预应机制有四大支柱。第一,构建稳定且有韧性的全球粮食系统。以科技为支撑,持续提高各国粮食生产能力,尤其是增强缺粮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如通过现代水利工程技术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解决水源短缺国家的粮食生产面对的水资源瓶颈;以现代贸易网络为支撑,强化粮食贸易网络的畅通性,以多元化粮食供应来源和长期贸易合作协议保障缺粮国家民众的粮食获得权利;以现代储运技术为支撑,构建全球粮食储备网络,尤其在缺粮地区和国家,构建应急储备粮库,为频繁发生的粮食危机做好应急准备。

第二,构建全球粮食危机合作治理体系。要以强化全球粮食危机治理中心化和制度化为支撑,坚持联合国粮农机构在国际粮食安全治理方面的中心地位,加强治理制度和规则建设,强化全球粮食危机合作治理能力。在遵从现有国际治理规则的基础上,发挥联合国相关机构在全球粮食危机治理中的作用,注重发挥三大粮农机构的功能优势,增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综合发展机制、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粮食援助机制、国际农发基金的资金保障机制,加强三机构间的统筹、互动和协商,提升治理倡议的针对性和质量,加速倡议实施和项目落地,从而提高粮食安全治理效果。

第三,在合作和互补的基础上构建区域粮食安全治理合作机制。区域协调在保障区域内粮食安全和合作应对粮食危机中具有重大作用。欧盟、南美、非洲、亚太等区域,都建立了经济合作组织或达成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这些组织和协定在经历多次世界粮食危机后都把粮食安全治理纳入区域合作重点事项。实际上,在特定区域内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农业优势,以区域组织为载体,可以推动地区国家间的资源统筹利用,实现粮食产能余缺互补,从而能够实现集体粮食安全。通过合作,可以提升区域内的粮食信息对称程度,在粮食危机发生时期可以避免一些国家各自为政、自私地采取粮食出口限制政策,加剧区域内粮食危机损害程度,而通过区域内协调一致,为区域内缺粮国家提供粮食供应保障,可以化解世界粮食危机对区域内国家的伤害。此外,还可以提高区域整体在国际粮食市场的话语权,提高议价能力,保障区域内粮食权利不被跨国巨头为无限扩大粮食商品属性金融属性攫取巨额利润拉升国际粮价而伤害。增强区域粮食安全治理合作能力,需要在增强政治互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提高区域内各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协调农业发展政策、统筹粮食供给保障能力。

第四,强化对跨国公司和金融巨头的制约机制。在美元宽松紧缩周期中,掌握巨量流动性的跨国公司和金融巨头对实力弱小国家的经济和粮食安全能够造成海啸般的伤害效果。没有对这种主体的制衡,世界粮食危机治理机制是不完善的,有效治理目标是难以实现的。问题在于如何把他们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方面有三种机制要构建。其一是构建化解其垄断力量的竞争者培育机制,促进来自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跨国公司的成长,培育新的进入者和竞争者;其二是在国际规则层面构建垄断约束机制,通过国际组织法律规则和国际仲裁执行机构对恶意垄断性行为和市场掠夺性行为予以判定和处罚;其三是构建应对单边市场飙升走势的储备应对机制,包括前述韧性粮食体系里面的粮食储备可以用于平抑市场,也包括国际流动性的多元储备应急。当一种国际货币呼啸而至,压缩小国发展空间的时候,其他国际货币的逆向调剂可以发挥补救作用和支撑作用。有粮食储备和竞争性货币可用的时候,跨国公司和金融巨头左右国际粮食价格走势的行为将受到一定约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补好智慧农业短板弱项
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制高点。近来,辽宁、山东等地使用现代生物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升级,助力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电气化的智慧农业加速转型。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共同推动下,我国智慧农业前景良好。

0评论2025-02-05261

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效果明显 今年如何继续做到稳产丰产?
2025年如何继续做到稳产丰产?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为锚定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目标的有力抓手,助力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0评论2025-02-05240

厚植大食物观底气 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
当前,消费者饮食观念从“吃得饱”逐步向“吃得好”转变,更加关注用全谷物改善膳食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更是确保粮食数量安全与营养安全双赢选择。我国全谷物消费占谷物消费的比例不足1%。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正逐步成为行业共识。

0评论2025-01-13236

护好用好19亿亩耕地
报告显示,根据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地面积19.29亿亩;持续多年的耕地“南减北增”开始转为“南北双增”。在耕地保护和利用上,各地要拿出更多实招。

0评论2025-01-02250

全国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97.8%
2023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牢牢守住了质量安全底线。全年全国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97.8%。

0评论2023-12-29416

我国确定2024年粮食生产总体目标
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目标是,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面积,着力提高单产。面积将保持总

0评论2023-12-26402

我国将多措并举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0评论2023-12-2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