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揽子改革举措让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本报北京1月4日电 (记者杨召奎)粮安天下,地为根基。然而,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等问题屡禁不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一直冲击着18亿亩耕地红线,威胁国家粮食安全。记者今天从自然资源部获悉,2022年以来,该部通过“两平衡一冻结”等一揽子改革举措让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所谓“两平衡一冻结”,是指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农业结构调整使用耕地实行进出平衡,违法占用耕地先行冻结储备补充耕地指标。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需要各类建设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严格落实占补平衡。2022年,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立实施了补充耕地全程监管机制,对补充耕地项目选址论证、实施验收、报备入库和后期管护等方面从严从紧要求。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升级改造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全面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应用于项目审查,确保补充耕地真实可信。
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需要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确需使用耕地的落实进出平衡,保证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再减少。基于此,2022年在全国范围开展耕地流出问题排查整改工作中,各地按照统一部署“找回”耕地,对于不合理的耕地流出,实事求是地分类整改恢复,初步遏制了耕地不合理减少势头。
此外,为严格耕地用途管制,2022年,各地自然资源部门还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业建设,先冻结储备库中违法用地所在地的补充耕地指标,有效减少了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
补好智慧农业短板弱项
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制高点。近来,辽宁、山东等地使用现代生物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升级,助力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电气化的智慧农业加速转型。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共同推动下,我国智慧农业前景良好。
0评论2025-02-05261
厚植大食物观底气 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
当前,消费者饮食观念从“吃得饱”逐步向“吃得好”转变,更加关注用全谷物改善膳食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更是确保粮食数量安全与营养安全双赢选择。我国全谷物消费占谷物消费的比例不足1%。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正逐步成为行业共识。
0评论2025-01-13236
护好用好19亿亩耕地
报告显示,根据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地面积19.29亿亩;持续多年的耕地“南减北增”开始转为“南北双增”。在耕地保护和利用上,各地要拿出更多实招。
0评论2025-01-02250
全国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97.8%
2023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牢牢守住了质量安全底线。全年全国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97.8%。
0评论2023-12-29416
我国确定2024年粮食生产总体目标
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目标是,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面积,着力提高单产。面积将保持总
0评论2023-12-26402
我国将多措并举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0评论2023-12-2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