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前三季度大米进口量超去年全年,我国缺大米吗?

2022-11-15 09:063380

近日,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累计进口大米505万吨,同比增长41.1%,已超去年全年496万吨的大米进口总量。对此,一些网友表示担忧,“我国大米是不够吃了吗?”

2011年以来,我国稻谷产量连续十年稳定在2亿吨以上,产量居世界第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此前也回应,国家粮食库存总量持续高位运行,稻谷、小麦的库存量,能够满足全国一年以上的口粮消费需求。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一边是全国稻谷高产量、高库存;一边为何又是大米进口创历史新高?

从粮食进口结构看,进口大米以碎米为主,占62%在国内临储玉米库存基本消化完毕、进口玉米价格高企、小麦因价格上涨全面退出饲用替代的情况下,大米尤其是碎米仍是粮食贸易的“价格洼地”。为补充饲用及工业用粮,我国进口了一部分碎米。

再从粮食进口数量看,虽然碎米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幅69%,达314万吨,但仍不到去年国内稻谷总产量21284万吨的1.48%,占比极低。

另外,我国是世界粮食贸易大国,在价格因素作用下,也会常年进口一定数量的碎米,以填补国内需求缺口。

当前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粮价大涨,各国都开始担心自己的粮食够不够吃了;而我国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为的就是保证14亿人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看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这不仅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底线任务,更是“任凭风浪起,我有压舱石”的战略定力所需。

事实上,我国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实现了约占世界1/4的粮食产量,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端牢中国饭碗,我们有十足的底气。

这底气,来自我们下大力气狠抓粮食生产,真金白银补贴粮食生产、分类施策田间管理、千方百计防灾减灾……有方法、成体系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虽然今年受自然灾害、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粮食生产面临了不少困难。但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夏粮生产已增产丰收,秋粮丰收也已成定局。

这底气,还来自我国更趋合理的粮食储备规模和品种结构布局,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都在15天以上,全国粮食应急加工企业一天加工出来的米面够全国人民吃2天,并且能在短时间内送到居民手中。

成绩来之不易,我们不仅要倍加珍惜,更要时刻绷紧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以国内供给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健楠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补好智慧农业短板弱项
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制高点。近来,辽宁、山东等地使用现代生物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升级,助力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电气化的智慧农业加速转型。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共同推动下,我国智慧农业前景良好。

0评论2025-02-05261

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效果明显 今年如何继续做到稳产丰产?
2025年如何继续做到稳产丰产?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为锚定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目标的有力抓手,助力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0评论2025-02-05240

厚植大食物观底气 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
当前,消费者饮食观念从“吃得饱”逐步向“吃得好”转变,更加关注用全谷物改善膳食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更是确保粮食数量安全与营养安全双赢选择。我国全谷物消费占谷物消费的比例不足1%。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正逐步成为行业共识。

0评论2025-01-13236

护好用好19亿亩耕地
报告显示,根据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地面积19.29亿亩;持续多年的耕地“南减北增”开始转为“南北双增”。在耕地保护和利用上,各地要拿出更多实招。

0评论2025-01-02250

全国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97.8%
2023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牢牢守住了质量安全底线。全年全国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97.8%。

0评论2023-12-29416

我国确定2024年粮食生产总体目标
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目标是,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面积,着力提高单产。面积将保持总

0评论2023-12-26403

我国将多措并举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0评论2023-12-2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