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俄乌冲突搅动国际粮食市场

2022-03-04 09:063980

新冠肺炎疫情阴霾尚未散去,俄乌两个“世界粮仓”的军事冲突引发全球粮价再次剧烈震荡。全球小麦、玉米价格跳涨,食用油价格也在前期大幅上涨的基础上继续上扬,粮食市场敏感神经受到触动。全球粮食供应格局、我国粮食进口安全等是否会受影响?对此,不能不给予密切关注。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粮食市场高度融合。从供需基本面来看,目前全球的粮食年产量基本能够满足全球人口的粮食需求,但近年来受疫情、地区冲突和极端天气频发等各种因素叠加影响,全球粮食体系难以正常有效运转。其中,地区冲突往往会引发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中断或破裂,不仅会造成短期粮食价格大幅波动,还会影响长期的粮食产业布局,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全球性粮食危机。

俄乌冲突搅动国际粮食市场

2月23日,安徽宿松的华阳河农场使用机械为小麦撒施肥料。李龙摄(中经视觉)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粮食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主要生产小麦、玉米、大麦、燕麦、葵花籽、油菜籽,在世界粮食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俄罗斯是世界小麦出口国,乌克兰是世界小麦出口国、玉米出口国和葵花籽油重要出口国,有着“欧洲粮仓”的美誉,两国的粮食出口到欧洲、亚洲、非洲等地,两国小麦出口量加起来占全球小麦贸易量的比重超过28%。如果俄乌冲突在短时间内得不到解决,一些主要依赖俄乌两国粮食进口的国家可能会寻找替代粮源,势必会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粮价上涨,增强全球通胀预期。

俄乌两国也是我国粮食进口重要来源地,我国每年都会从这两个国家进口小麦、玉米、大麦、葵花籽、油菜籽、大豆等重要农产品,但进口总量小,俄乌冲突对我国粮食进口安全影响有限。从我国粮食进口结构看,大豆进口占主导地位,玉米及其替代品大麦、高粱进口比重次之,稻谷和小麦进口比重非常小。从进口来源地看,大豆主要从巴西、美国、阿根廷等美洲国家进口,玉米主要从美国、乌克兰进口,小麦主要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主要小麦生产国进口。近年来,为了改变粮食进口来源地过于集中的问题,我国不断拓展粮食进口来源地,从俄乌两国进口的粮食有所增加,但还没有对俄乌两国粮食进口形成依赖。要看到,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小麦和稻谷库存占比超过70%,玉米库存增加,库存有底气,调控有手段,完全有能力有信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俄乌两国不仅是粮食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化肥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在全球化肥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下,俄乌冲突有可能影响全球化肥供应,引发全球化肥价格波动,抬高粮食生产成本,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作为化肥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我国氮肥、磷肥实现自给自足,钾肥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在当前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促进化肥保供稳价,对全年粮食稳产增产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补好智慧农业短板弱项
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制高点。近来,辽宁、山东等地使用现代生物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升级,助力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电气化的智慧农业加速转型。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共同推动下,我国智慧农业前景良好。

0评论2025-02-05261

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效果明显 今年如何继续做到稳产丰产?
2025年如何继续做到稳产丰产?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为锚定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目标的有力抓手,助力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0评论2025-02-05240

厚植大食物观底气 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
当前,消费者饮食观念从“吃得饱”逐步向“吃得好”转变,更加关注用全谷物改善膳食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更是确保粮食数量安全与营养安全双赢选择。我国全谷物消费占谷物消费的比例不足1%。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正逐步成为行业共识。

0评论2025-01-13236

护好用好19亿亩耕地
报告显示,根据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地面积19.29亿亩;持续多年的耕地“南减北增”开始转为“南北双增”。在耕地保护和利用上,各地要拿出更多实招。

0评论2025-01-02250

全国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97.8%
2023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牢牢守住了质量安全底线。全年全国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97.8%。

0评论2023-12-29416

我国确定2024年粮食生产总体目标
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目标是,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面积,着力提高单产。面积将保持总

0评论2023-12-26403

我国将多措并举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0评论2023-12-2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