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

2021-11-25 08:524550
  如今,在天山南北广袤田野里,卫星定位导航的智能播种机、大马力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一批现代化农机大显身手,“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

  随着我区科技政策和项目落地,有效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发展水平,农业科技创新在多方面成果迭出,进一步激发了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在基层开展科技创新的活力,加快了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速度。自治区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赵鹏说,科技兴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强劲动能,已成为我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抓手。

“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
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员工操作无人机对棉田进行植保(资料图)。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汤永 摄

核心技术 加快攻关步伐

  11月初,沙雅县192万亩棉田全面进入采收期,一辆辆采棉打包一体机奔跑在棉田里。据了解,单台采棉打包一体机一天能完成200亩地的采收,相当于600名拾花工一天的工作量。

  近年来,新疆不断提升农机作业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正在助推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新疆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棉花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

  棉花高产高效离不开科技助力。“‘十三五’期间,我区启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棉花提质增效技术创新工程’项目。专项攻克了一批产业链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赵鹏说,仅“十三五”以来,我区棉花品种选育取得了较大进展,选育审定棉花品种70多个,支撑了我区棉花产业发展。

  落实“藏粮于技”关键在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赵鹏说,2021年,为进一步破解种业“卡脖子”问题,我区对标培育了一批“优质专用、高产稳产、多抗广适、适宜机械化”小麦、粮饲玉米及棉花新品种。设立了新疆主要作物生物育种创新工程,开展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产业育种攻关,全面增强我区主要农产品种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
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员工驾驶收割机采收工业番茄(资料图)。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汤永 摄

科技成果 转化为生产力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关键在推广。”赵鹏说,“十三五”期间,我区共组织农业领域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任务专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专项1809项。

  “实施《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来,我们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种养加销一体的思路,以科技为支撑,重点围绕特色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物流等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民生产增收和就业增收。”赵鹏说。

  如今,我区已建立37个农业科技园区、1个现代农业科技城和42家星创天地,面向14个地(州、市)开展科技服务。

  《自治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眼下,我们正通过项目支持、专项补贴、有偿服务等方式,引导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赵鹏说。

创新驱动 为发展蓄力量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完善乡村人才支持政策方面,《自治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引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乡村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乡村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通过项目支持、专项补贴、有偿服务等方式,引导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

  新疆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改革,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体系。目前,自治区级科技特派员已覆盖全区所有乡镇。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2019年,新疆科技特派员累计推广新技术1824项,引进新品种1925个,直接参与科技特派员项目农户近46万户,培训农民271万人次。

  “我们围绕乡村种植养殖新技术引进推广、产业链延伸、增强农业科技需求供给、农牧民科普教育、科技特派员能力提升培训等内容,实施了2021年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专项——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项目。”赵鹏介绍。

  与此同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引领和带动更多小农户挑起“金扁担”,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汇聚起现代资源要素的合力,将人才、资金、技术等拧成一股绳,让新农人带动形成更多“科技共同体”,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195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490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233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质量,需要构建更加系统完整的框架体系,在改革创新、要素联动、绿色发展、机制建设、联农带农等维度,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

0评论2024-12-1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