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宣部副部长、国新办主任徐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是什么关系?

2021-09-29 09:339160
       9月2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发布《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

       “白皮书回顾了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不平凡历程,介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展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景,是一部记录和反映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实践的重要文献。”徐麟在发布会上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时说。

       随后,徐麟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现场答记者问。

中宣部副部长、国新办主任徐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是什么关系?

       发布会现场,中外记者人手一套《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中英文版。白皮书分为前言、正文、结束语三个部分,共3.2万余字。正文分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是奋斗出来的小康”“中国全面小康的世界意义”五个部分,系统阐述了中国的全面小康是什么、又是如何建成的。

一、共同富裕是脱贫攻坚和全面  小康的目的所在

       怎样看待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针对记者的提问,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回应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共同富裕,都是中国共产党适应时代发展、顺应人民期待所确立的发展目标。这三者相互联系、内在一致。三者又各有侧重、有所不同。从目标任务看,三者是梯次推进、循序渐进。

       徐麟解释道,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保证全面小康的“成色”。全面小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扎实基础。共同富裕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目的所在,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我国贫富差距不断缩小

       “虽然存在贫富差距,但城乡、地区和不同群体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趋于缩小。”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发布会上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是贫困现象不断减少的过程,也是人民日益富裕起来的进程。

       宁吉喆称,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目前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5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国已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教育公平和质量不断提升,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2%。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改善,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卫生健康支出1.92万亿元。

三、中国人的小康生活什么样?

       小康大业、富民为本。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此,赵辰昕给出一组数据,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71元,到2020年已经达到32189元。

       他进一步表示,人们“衣食住行不断升级,消费结构实现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改善型的过渡,吃穿用有余,家电全面普及,汽车已经进入到寻常百姓家,餐饮、健康、教育、旅游、文娱等服务性消费也在持续性快速增长,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社会治理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有效保障。”

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重要成果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在发布会上说,经过近四年的努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取得重要成果。

       一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

       二是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累计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三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农村绝对贫困问题。

       四是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动力电、硬化路、4G网基本实现村村通,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

       五是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刘焕鑫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

五、中国的全面小康:物质富有,精神富足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说,中国的全面小康,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小康,既是仓廪实、衣食足,也是知礼节、明荣辱。

       徐麟表示,中国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变化,表现为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更加活跃。

       他列举了一系列数据:中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达到81.3%;全国电影荧幕已经达到8万块,位列全球第一;我国电影票房收入2019年达到642亿多元、处于世界第二位,2020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超过204亿元、在全球列第一。

       除此之外,我国已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到去年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超过3200个,博物馆超过5700个,美术馆超过600个,文化馆超过33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超过32000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到57.5万个。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钱”有“闲”,“说走就走”成为现实,“诗与远方”触手可及。2019年,国内旅游总人次超过60亿,旅游总收入达到5.7万亿元。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262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552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305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质量,需要构建更加系统完整的框架体系,在改革创新、要素联动、绿色发展、机制建设、联农带农等维度,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

0评论2024-12-18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