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农评部:“吃掉1/3、扔掉1/3、烂掉1/3”,农产品高损失率的问题出在哪里?

2021-09-09 10:558610
       近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粮食的损失浪费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9年粮食及农业状况》中讲到,全球在收获后到零售前的供应链环节内损失的粮食约占到总产量的14%,比例非常高。

       另据数据统计,我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15%-20%和20%-25%。在国外,这个数字有多少呢?以果蔬为例,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蔬菜水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2%,差距显而易见。

       有“水稻院士”之称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今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指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我国的农产品“吃掉1/3、扔掉1/3、烂掉1/3”,每年损失近2亿吨,造成了生产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农民经济损失。

       农产品居高不下的产后损失率正在提醒我们,关于吃这件事,真的该认真了。

       民以食为天,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天大的事情。马有祥指出,实现粮食安全需要会做“减法”,即千方百计节约和减损。世界粮食年产量大约28亿吨,如果世界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2800万吨粮食的损失。可以多养活多少人呢?大概是约7000万人。如果我国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减少损失650万吨,按400公斤粮食一年一人计算,可以养活约1600万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减损就是增产。粮食生产需要水、土、肥、药、种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按生产一吨粮食需要3亩左右的耕地计算,我国2亩耕地大概生产一吨,世界平均单产较低。世界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相当于节约耕地8000多万亩。因此,节粮减损就是节约珍贵的水土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消耗,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节粮减损一小步,粮食安全一大步。

       那么,除了吃掉的1/3,扔掉的1/3和烂掉的1/3都去哪里了?

       扔掉的1/3,卡在加工和终端消费环节。中国人的饮食消费正在经历一轮自下而上的革命。吃得好、吃得有营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也由此催生了诸多专攻精细化加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粮食被一层一层剥掉的同时,殊不知,营养也在一点一点流失。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环节减损增效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环节损失率降到5%以下。到2035年,农产品加工环节损失率降到3%以下。明确提出要促进口粮品种适度加工, 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确定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加工精度,减少精面、精米等过度加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营养流失,提高出粉和出米率。可以说这为农产品过度加工踩了急刹车,也为适度加工指引了方向,未来,更需要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理念,逐步转变追求口粮“亮、白、精”的消费习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打造更加符合当下社会发展所催生的消费升级需求的农业品牌。

       在终端消费上,过去出门点餐,大鱼大肉,人们看得见的是平摊后的微不足道,看不到的是食物浪费背后的触目惊心。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指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大约有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价值高达2000亿元。舌尖上的中国呈现的是美味,舌尖上的浪费则让这份美味大打折扣,呈现的是我们所谓的讲排场、好面子。减少餐饮浪费最重要的是转变公众意识,比如外出就餐吃不完的要打包,点菜不讲排面,够吃就好等等。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施行,“舌尖上的浪费”已引起国人重视,“光盘行动”“半份菜”等厉行节约的餐饮业变革被普遍接受,发生在餐饮环节的铺张浪费现象正在得到缓解。

农评部:“吃掉1/3、扔掉1/3、烂掉1/3”,农产品高损失率的问题出在哪里?

       烂掉的1/3,卡在田间到厨房的供应环节。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冷链物流是商贸流通设施建设短板中的短板,肉类冷链流通率只有30%,果蔬不到20%,而发达国家在90%以上。我国冷链物流设施相对而言不够完善,使得大多数生鲜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得不到规范的保温、保湿、冷藏,加大了流通损耗,也加大了从农户到消费者的价格、品质不稳定因素,无法带给消费者足够好的购物体验,就会拉低品牌好感度。主要表现在冷藏车等配套设施保有量少,冷藏运输率低,“断链”时有发生,信息化支撑力度偏弱。

农评部:“吃掉1/3、扔掉1/3、烂掉1/3”,农产品高损失率的问题出在哪里?

       就此,农业农村部指出,十四五拟布局支持5万个左右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300个左右农产品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和30个左右农产品产地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相信随着这些仓储设备、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产品走出田间后可以得到科学有效的保存,减少因气候变化、保存不善和转运周期过长带来的损耗。

       节粮减损既涉及到生产、收获、运输,又涉及到仓储、加工、销售;既涉及到供应,又涉及到消费;既涉及到设施装备技术,也涉及到思想观念传统;既涉及到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也涉及到国际贸易,涉及范围非常广。所以,要努力让颗粒归仓、让加工适度、让冷链够冷,做一名光荣的追“光”者,尽自己所能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补好智慧农业短板弱项
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制高点。近来,辽宁、山东等地使用现代生物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升级,助力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电气化的智慧农业加速转型。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共同推动下,我国智慧农业前景良好。

0评论2025-02-05261

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效果明显 今年如何继续做到稳产丰产?
2025年如何继续做到稳产丰产?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为锚定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目标的有力抓手,助力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0评论2025-02-05240

厚植大食物观底气 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
当前,消费者饮食观念从“吃得饱”逐步向“吃得好”转变,更加关注用全谷物改善膳食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更是确保粮食数量安全与营养安全双赢选择。我国全谷物消费占谷物消费的比例不足1%。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正逐步成为行业共识。

0评论2025-01-13236

护好用好19亿亩耕地
报告显示,根据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地面积19.29亿亩;持续多年的耕地“南减北增”开始转为“南北双增”。在耕地保护和利用上,各地要拿出更多实招。

0评论2025-01-02250

全国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97.8%
2023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牢牢守住了质量安全底线。全年全国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97.8%。

0评论2023-12-29416

我国确定2024年粮食生产总体目标
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目标是,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面积,着力提高单产。面积将保持总

0评论2023-12-26402

我国将多措并举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0评论2023-12-2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