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周其森:乡村振兴当充分发挥资源性优势

2021-07-22 09:135190
       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发挥乡村优势至关重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赋予乡村产业发展新的优势。这些优势拥有刚性、弹性和柔性三重特点,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发挥好利用好这些资源性优势,对于奠定乡村全面振兴的经济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的第一产业,数千年来,不断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在今天,要想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同样离不开山、水、林、田、湖、草、沙这七大元素构成的乡村自然资源系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尤其是在“两山”理论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这些资源越来越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的经济战略性资源。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为核心的现代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全链条构建,为乡村自然资源系统的全价值实现提供了实现路径。以乡村资源为基础的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多样性乡村产业越来越受到青睐,由此也吸引着各类市场要素不断向乡村集聚。乡村产业发展的刚性资源优势,正在变成乡村产业发展新的吸引力和引擎。

       乡村产业发展政策是公共资源,它具有弹性特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相关政策。从内容上来看,这些政策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供、配、帮、扶、送、融、疏”七个方面,构成了乡村振兴政策体系。供,主要指的是资金、物资方面供给;配,主要指的是乡村基层干部队伍配备;帮,主要指的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重点地区乡村的重点帮助;扶,主要指的是社会各界对乡村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对口扶持;送,主要是指国家和社会对乡村的人才、技术输送;融,主要指的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疏,主要指的是深化农村改革,消除制约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制度性障碍。上述政策配置,意在从土地、资金、人才、物资、技术、城乡关系、制度优化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性保障。但是,要把政策资源变成政策优势,更关键的还在于政策的创造性执行和创新性实践。

       乡村产业深厚的人文资源是其柔性优势所在,衣、食、住、行、耕、读、传,这七个方面构成了乡村人文资源系统。衣食住行,体现着乡村生产关系和精神风貌;耕、读、传,是乡村生产形态和教育形态。其中,耕,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小农生产方式,而是现代乡村经济发展方式;读,是农耕文化的一个优秀传统,在今天被赋予现代乡村教育的内涵;传,不仅指的是传承乡土礼乐教化,也指的技艺传承,是民间手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式。

       今天,乡村振兴赋予这些文化资源产业发展新价值。乡村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为乡村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实现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城乡生活水平的融合,为乡村文化消费奠定了市场化基础,博大深厚的乡村文化资源正彰显出无限巨大的多重优势。


(作者:周其森,系山东社会科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262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553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305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质量,需要构建更加系统完整的框架体系,在改革创新、要素联动、绿色发展、机制建设、联农带农等维度,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

0评论2024-12-18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