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4月18日讯 (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宋媛 俞菲尔)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4月18日举行的“走向春天、杭向未来”2021“人才山乡荟”活动上,杭州市授牌成立“乡村振兴人才银行”,发布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人才“春雨计划”,现场授信超1.3亿元,吹响“乡村振兴 人才先行”集结号。
杭州市此次专门成立乡村振兴人才银行,发布“春雨计划”,直面此前乡村人才在创业中普遍面临的金融需求痛点和服务短板。据了解,人才银行由市域内8家农商银行作为实施主体,共同组建专属服务团队,创新服务模式,实现“边走访、边维护、边办理”,配套推出“乡村振兴人才普惠贷”等五大产品,为各类人才提供特色融资授信、项目资金对接等金融服务。
临安新农人葛雯成为当天现场获得信贷资金的8名乡村人才之一。她2013年返乡创业,近年来一直利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养鸡模式。“专项信用贷款解决了融资难题。”葛雯说,目前她家的养鸡场正在进行数字化提升改造,这笔300万元的贷款授信将帮助养鸡场加快转型。
“春雨计划”提出,到今年底将实现杭州市委人才办认定的乡村人才金融服务授信覆盖率100%,5年内提供不少于500亿元乡村振兴人才专项信贷资金,为乡村振兴人才全面提供精准、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
让更多高层次人才深入基层一线,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服务。活动现场还启动了杭州“百名博士进乡村”活动。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41家国内外高校院所的近200名博士,将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与各县(市、区)、乡镇合作,走进基层,为农户、企业送科技、送服务。
杭州大力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已集聚了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企业。活动现场还发布了3项“数智乡村 智慧农业”科技应用场景,全面展示杭州富有代表性并具备推广潜力的智慧化高端现代农业人才项目。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175

- 总书记关心的“土特产” 连着乡村振兴的大事业
0评论2024-12-31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472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218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质量,需要构建更加系统完整的框架体系,在改革创新、要素联动、绿色发展、机制建设、联农带农等维度,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
0评论2024-12-18574

- 经济日报:金融加快赋能乡村振兴
0评论2024-09-02

- 乡村行·看振兴 | 挂职博士实干谋振兴
0评论2024-08-23

- 央视网:一季度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0评论2024-04-23

- 森林“粮库”让中国饭碗更“丰富”
0评论2024-01-31

- 高素质农民成乡村振兴“领头羊”
0评论202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