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走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04-06 10:404620
        “真是做梦都没想到,咱村子会变得这么美,大家伙的日子能过得这么富裕、幸福!瞧,又来了几拨游客!”清明节当天,记者来到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采访,52岁的村民刘畅一边开着游船一边兴奋地和记者攀谈。随着村里旅游业的日益红火,刘畅从一名外出务工人员变成了返乡创业典型。如今,他家不但经营着80亩的葡萄采摘园,还购买了游船,到了晚上,他本人又“变身”网络主播,销售当地的水产杂粮。去年,刘畅的家庭收入超过50万元。

        刘畅家的变化正是北村村践行新发展理念,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采石村”“光棍村”,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村”“网红村”。

乡村振兴
 
        是什么催生北村村令人叹服的巨变?

        不卖石头卖生态 思路一换天地宽

        北村村位于微山湖畔,东西南三面被16座山头紧紧包围。“2010年以前,山上千疮百孔,村民们有钱的建采石场,没钱的挖采石坑,成天炮声隆隆,烟尘弥漫。”对于北村村的过往,村党委书记刘广铎记忆犹新。

        老百姓开山采石,手头上虽然宽裕了些,但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北村人渐渐发现,再这么下去,只能是吃资源饭,断子孙路,无法持续发展。

        “任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都是不可取的。不少村民自身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炸瞎眼的有、摔断腿的有,全村死伤得有几十人。”刘广铎说,随着从上而下新发展理念的确立,以及区委、区政府推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近几年来,北村村的采石行业快速退出。

        事实证明,思路一换天地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北村村找到了新发展方向:发挥依山、傍湖、抱岛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实现富民强村。

        村里先是聘请北京、上海、浙江的旅游规划专家进行整体设计,深挖古迹、古村、古井、古树、古老传说等自然人文资源,确立建设楼山岛度假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中坚决不拆老房、不砍老树、不赶老户,尽量保留和凸显“山村味”“渔家味”。紧接着又投资100多万元兴建游船码头,铺设5.4公里的旅游环线道路。期间,十几家餐饮店相继开张。

        2020年,北村村的楼山湾湖光田园度假区一期建成开放,沙滩白浪、水上集市、渔船点点,游客纷至沓来,北村成了徐州和周边地区居民的网红打卡地,绿水青山增添了“金”“银”成色。

        绿色串起发展链 农民致富村增收

        不卖石头卖生态,北村村实现大发展,一系列“连锁反应”也悄然发生。

        “80后”的杨马洋原本在徐州打工,因为父亲身体不好,他返乡接手家里的50多亩蟹塘。杨马洋说,村里实现了转型发展,旅游业越做越大,自家的螃蟹产业也要提档升级,才能跟上发展步伐。他请高校专家反复论证后,决定开发“养生蟹”,即在饲料中加入山上飘落的桂花瓣,改变螃蟹“凉性”属性,吸引更多消费群体。“我更换了螃蟹品种,制定了养殖规程,成立了公司,创立了品牌,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实现蟹塘统一管理,螃蟹统一销售,目前村里已有20多户加入。”

        近年来,杨马洋又开起了网店、直营店和连锁店,蟹塘发展到400多亩,每亩纯利润从几百元增加到了三四千元。“游客可以在蟹塘边现场选蟹,我们负责给他们快递到家。生意红火着呢!”杨马洋开心地说。

        为了因势利导,壮大村级电商产业,北村村建起了电商服务中心,销售螃蟹、鸭蛋、荷叶茶等当地土特产,年交易额已达3500余万元。

        绿色发展让北村串起新的三产融合“产业链”,目前,全村已形成以生态观光旅游为主导,螃蟹、对虾等水产养殖和加工为配套,电商平台为支撑的三大支柱产业,带动全村300多户1000多人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旅游业年收入近亿元。去年,全村人均收入4万余元,村集体增收100多万元。

        物质精神同富裕 乡村振兴增动能

        村里有了余钱,对绿色发展的谋划又多了一份硬实力。

        北村村建起了精品民宿、百亩沙滩、万亩观荷园;依托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出文化大广场、村史馆、老年文化中心;经过统一规划和设计,家家户户盖起了整齐又气派的新房。用77岁刘继西老人的话说,“俺们这地方,住着比城里还舒坦!”

        面子靓起来,里子也要实起来。北村村通过建立村级公道会,开展文明户、好儿媳等评比评选以及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搞好乡风文明建设,同时推进以党建为统领、德治为先导、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党员中心户、网格员、文明新风户共同发力,形成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安定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成为了远近闻名善治乡村。

        94岁的刘王氏每月免费享受两次居家养老服务,一次一小时,工作人员为她洗衣、扫地、做饭,闲下来还陪她聊聊天,老人经常乐得开怀大笑。村民刘美玲是北村村的居家养老服务员,为全村34位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我很喜欢这份工作,不为工资,主要是想着能为身边的老人多做些服务,人人做奉献,村子才能更好!”刘美玲笑哈哈地说。

        阳春四月的北村,处处显现着田园乡村动人、蓬勃、祥和的美好模样。“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打造‘微湖夕照、古村味道、芦荡飞雪、荷塘醉鱼、渔舟唱晚’的山水美景,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刘广铎说。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智慧农业赋能土特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方位重塑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土特产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滋养下孕育出的独特珍宝,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不可估量的地域经济价值。

0评论2025-02-08176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0评论2024-12-30472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生关系。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于实践中深入领悟并践行其核心理念与精髓。

0评论2024-12-25219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质量,需要构建更加系统完整的框架体系,在改革创新、要素联动、绿色发展、机制建设、联农带农等维度,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

0评论2024-12-1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