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内蒙古:数字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

   日期:2021-08-0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254    
核心提示:作为粮食主产区,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125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30%,全区粮食生产能力与综合效益稳步提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为粮食主产区,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125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30%,全区粮食生产能力与综合效益稳步提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粮安需良田。今年,自治区农牧厅积极探索绿色数字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在全区选择杭锦后旗等10个旗县开展绿色数字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建设绿色数字高标准农田11万亩。建设过程中,内蒙古以“三打破、五统一、一重新”的大破大立生态整治模式夯实绿色根基,以“四控两化一改一提”农业绿色生产模式普及绿色技术,以“天赋河套”等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引领实现绿色增效。项目建设环节突出绿色环保,管护利用环节突出绿色高效,产品加工环节突出绿色循环,销售增值环节突出绿色有机。

       “内蒙古建设绿色数字引领的高标准农田,就是要保护好、利用好自治区干净的水土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绕开以高污染追求高产量的阶段,在绿色农业发展上实现弯道超车。”内蒙古农牧厅二级巡视员吴忠岩说。

内蒙古:数字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
开鲁县50万亩集中连片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一景

科技加持田野里充满“智慧”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数字农田管理,这个模块是以国土调查结果、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级划分等数据为基础,结合遥感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测等监测数据,实现全旗农田的快速定位查询和统计展示……”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头道桥镇联增村“四级联创”核心示范区指挥平台前,技术人员王杰介绍说。

       记者从平台上的杭锦后旗2011-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布图看到,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年度建设分布情况:截至2021年,符合大破大立的高标准农田达到45万亩。“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没有经过大破大立方式建设的农田杂乱无章,粗楞大堰,灌溉不配套,渠路混乱。经过我们大破大立的建设,现在我们的大破大立高标准农田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盐能降。为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杰告诉记者。

       从平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高标准农田的工作流程图:在项目实施阶段,严格按照流程图,从工程建设的立项准备、规划设计、实施、验收四个阶段推进项目建设。在项目通过验收后,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移交和管护协议签订,通过明确管护责任和内容,与竣工图和工程编号协同管理,实时掌握工程运行和管护情况。

       据了解,2019年,农业农村部确定全国16个试点县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杭锦后旗成为内蒙古唯一入选旗县。杭锦后旗农牧和科技局局长余强表示,通过对气象数据、实时生产情况、土壤墒情、病虫害监测预警等数据的采集和监测,结合历年产量数据,作物耕种、土地改良等数据,可实现测产和指导土地质量、农作物产量的提升以及农作物产量的预测。“通过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研究分析农业生产投入与农产品产出,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为绿色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提供依据,最终实现加入国家级监测站的行列。”

       余强表示,下一步,杭锦后旗将继续以推进数字绿色化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推进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管理,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升级版农田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盛夏,金色麦浪随风翻滚,河套小麦即将进入收割季。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双庙镇科丰种植养殖合作社流转的小麦地里,合作社负责人侯世忠正在查看小麦的长势,“照目前这长势,今年亩产量应该在1000斤以上。”今年合作社共流转太荣村耕地1.16万亩,其中种植小麦600亩、玉米9600亩、葵花1100亩、番茄300亩。小麦实现了订单种植,其他农作物长势也不赖,扣除各项投入,一亩地预计净收益500元左右,一年收入可以达到580万元。

       “稳产增收,离不开农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双庙镇镇长段晓元感慨,今年小麦经历了倒春寒、病虫害几个坎,4月下旬又遭遇旱情,能夺取丰收,离不开高标准农田的“硬实力”。

       据了解,双庙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涉及五丰、新建、太华村3个村6个社,项目建成后,新增耕地900亩,项目区形成优质高效节水灌溉农田1万亩,全部实现排灌配套、节水灌溉,年节约水量39.08万立方米。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18.67万公斤,农业总产值增加270.75万元。

       “过去,由于管网不足、排水不畅,部分土地春天潮塌现象严重,小麦不能按时播种。如今,渠、沟等农业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土地不潮塌了,小地块整合还便于大型机械和无人机作业,这都是国家实施的高标准农田改造带来的好处啊!”杭锦后旗双庙镇党委书记王集民由衷地感叹道,而这一切正是巴彦淖尔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所有项目区全部实行大破大立整治模式,统一开挖渠沟、统一修整道路、统一植树造林、统一平整土地、统一划分地块。完成整治后重新分配经营,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高低不平、排水不畅、条块杂乱、灌排不配套等问题。同时,通过建设高效节水农田、改良盐碱地等,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近年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逐年上升,2021年达到56.92万亩,实现了促进小农户分散经营向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截至目前,巴彦淖尔已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000万亩,全市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耕地质量大幅提高。项目实施后,预计项目区内耕地亩均增产10%-15%,农业生产成本降低15%,地力水平提升至少一个等级,亩均增收200元,人均增收近2000元。

“数字农田”让农业用水更高效

       “以前农田灌溉、排水等配套设施都不完善,农田机械化程度也不够高,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是真真正正的靠天吃饭。”通辽市科左中旗门达镇四合村党支部书记叶明感叹道。

       科左中旗作为内蒙古产粮第一旗,素有“内蒙古粮仓”的美誉。近年来,该旗围绕“保生态、兴产业、促增收、助脱贫”理念,累计投资17.3亿元,在全区率先推行了浅埋滴灌高效节水新技术、新方法,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为科学合理。

       在科左中旗广袤的田野上,曾经的大水漫灌不见了,风靡一时的膜下滴灌也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遍野的浅埋滴灌,一场耕地之变正在这里悄然兴起。

       “以前大水漫灌式浇地,几亩地就需要四五个人,有了浅埋滴灌技术之后,浇地省水又省工,只需要看着阀门就可以了,还比大浇大灌的时候省了一半水!”花吐古拉镇三家子村村民张金生说。据测算,浅埋滴灌技术较之传统的管灌技术,每亩节水180立方米、增产80公斤、增收86元,年可节水1.4亿立方米。

       目前,浅埋滴灌技术在通辽市全面推广,全市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570万亩,实现年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0亿斤以上,年节约农业灌溉用水6亿立方米以上。

       同时,科左中旗高标准农田的高科技技术彻底颠覆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方式。众旺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显光操作演示了智慧种植云平台,记者看到园区作物种植面积、园区气象概况、土壤墒情变化等数据一目了然。

       此外,园区还推广了卫星导航精量播种、生物预警绿色防控、秸秆还田深松深翻、轮作倒茬结构调整、质量溯源智慧种植、水价改革智能灌溉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卫星导航系统为农机自动驾驶提供精准路径,助力农机完成整地、起垄、精量播种等工作。

       “建设绿色数字引领的高标准农田,就是要实现种地与养地同步,产粮和观景同步,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同步。协同提升耕地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自治区农牧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林利龙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农先锋网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网站(www.nongxianfeng.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邮箱:3267146135@qq.com
 
标签: 数字农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