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数字植物——当农业遇上大数据

   日期:2021-07-09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    浏览:764    
核心提示:“数字植物”是在数字农业研究及其应用蓬勃发展背景下提出的研究专题,是指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通过高通量信息获取及智能处理来研究农林植物的生命、生产和生态系统及过程,实现对系统行为的定量化、可视化的感知和认知,为农林植物的生命系统、农业的生产系统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多源信息感知、信息融合、数字化表达、生长建模、过程仿真、可视化计算、组学分析、预测决策、协同科研实验、成果推广及集成应用等提供理论支撑、关键技术和信息服务平台。
       进入21世纪以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正加速推进人类社会向大数据、智能化时代迈进。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海量聚集的大数据隐含着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科研价值,吸引着各学科、各行业乃至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可以说,这个时代正在跑步进入“数字时代”。

       例如,数字经济、数字消费、数字教育.....等等,当然还有“数字植物”。

       “数字植物”是在数字农业研究及其应用蓬勃发展背景下提出的研究专题,是指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通过高通量信息获取及智能处理来研究农林植物的生命、生产和生态系统及过程,实现对系统行为的定量化、可视化的感知和认知,为农林植物的生命系统、农业的生产系统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多源信息感知、信息融合、数字化表达、生长建模、过程仿真、可视化计算、组学分析、预测决策、协同科研实验、成果推广及集成应用等提供理论支撑、关键技术和信息服务平台。

数字植物——当农业遇上大数据
玉米植株的叶片角度分布

       数字植物是数字农业的基础。当前,作物科学研究和生产管理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迫切需要组织开展农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工程科学等多学科协同研究,研发农林植物数字化技术和装备,构建数字植物和作物表型组大数据技术体系,系统获取并解析表型组-基因组-环境大数据,从组学高度系统深入地挖掘"基因型-表型-环境"内在关联,探索并形成基于数据和知识驱动的数字育种和智慧栽培模式。

数字植物——当农业遇上大数据
A

数字植物——当农业遇上大数据
B
点云重采样前(A)后(B)可视化对比

       由于这方面研究体现了农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需要不同专业领域人员通力合作研究。而农业科研机构普遍缺乏计算机图像图形学研究人员,而从事计算机图像图形学的研究人员又缺乏农业知识背景,致使这一领域研究较为分散、缓慢,急需系统化、实用化的研究成果。

       为此,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牵头,连同郭新宇、肖博祥等多位专家及其团队的多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同著写,围绕构建数字植物及作物表型组学大数据技术体系,以玉米为例,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字植物和作物表型组大数据的最新内涵、数字玉米技术体系及其在玉米表型组学研究、数字化设计、模拟决策和虚拟教学培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

数字植物——当农业遇上大数据
玉米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虚拟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植物——当农业遇上大数据
《玉米数字化可视化技术》
作者: 赵春江 郭新宇 肖博祥 等
责编: 郭银巧 丁瑞华 史佳丽 李蕊 杨春 李莉
出版日期: 2021年3月

《玉米数字化可视化技术》系统地介绍了数字植物技术及其在玉米表型组大数据获取、解析、管理、可视化和多重组学分析等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了玉米多尺度表型信息高通量获取、三维数字化、表型精准鉴定、数字化管理决策、形态结构数字化设计、生物力学仿真、表型组数据库构建和玉米智能化技术等的研究思路、技术体系和实现方法。

本书获国家科学技术出版基金资助,材料来源主要为过去10年,特别是近5年来,作者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项目以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研创新项目的资助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学术积累和工作思考等。全书内容框架由赵春江院士和郭新宇研究员设计,共分为15章。 
农先锋网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网站(www.nongxianfeng.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邮箱:3267146135@qq.com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