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最新统计,“中麦895”夏收面积荣登全国冬麦品种前三名。“中麦89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合作育成,于2012年通过黄淮冬麦区南片国家审定,2019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小麦起源于温带,属喜凉作物,生育期内的高温胁迫对生长发育会产生不利影响,不仅使其产量下降,还会使品质变劣。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高温胁迫越来越成为小麦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耐热性小麦品种选育和研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近10年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表明,“中麦895”具有四大突出优点。一是灌浆速率特别快,耐热性和耐晚播能力强。千粒重常年达50克以上,籽粒大且饱满,外观商品性好,是极少数常年籽粒饱满度好的品种之一,灌浆速率和耐热性与全国知名耐热品种“京冬8号”相当,居国内品种前列。11月底播种仍能获得较高产量,为黄淮南片一年两熟制度下的全年粮食增产提供了保障。二是高产稳产矮秆抗倒,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大面积亩产常年超600公斤,高产年份可达650公斤以上。2014年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千亩方在一水未浇条件下,平均亩产643公斤;2015年河南省滑县千亩高产方实收平均亩产733公斤;2016年河南省新乡县高产创建实收平均亩产782公斤;于2012、2014年两次创造了陕西省水地小麦高产记录704.1公斤、724.1公斤。三是综合抗病性好,节水节肥增效优势明显。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中抗条锈、叶锈和白粉病,赤霉病较轻。根据黄淮麦区南片多年多点资料,“中麦895”赤霉病病穗率在现有推广品种中相对较低,约为其他主栽品种病穗率的20%,药剂防治病害次数较其他主栽品种减少1/3;灌溉从3次减少到2次,节水约30%;施肥量减少约10%,亩成本降低约15%。四是面条和馒头品质优良。据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中麦895”制成的面条和馒头品质评分均在85分以上,达到国家优质中筋小麦标准。
研究人员对“中麦895”的耐热、高产、抗病、节水节肥等特性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5篇,为育种利用提供了重要信息。“中麦895”已成为黄淮地区耐热高产育种的骨干亲本,至今为止,用其作为亲本育成并审定的品种共4个,其中,“中麦30”和“众麦166”分别通过黄淮冬麦区南片国家审定,“红地176”和“大唐66”分别通过山东省和陕西省审定;另外,“中麦5215”和“中麦16004”正在参加黄淮南片生产试验,有望于2021年底通过国家审定。
提升豇豆品质有套“组合拳”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在豇豆全生育期可减施药剂60%至70%,不仅对蓟马的防控效果超过85%,还可减少青虫、豆荚黑尾对豇豆的危害。相比全覆盖式防虫网种植方式,该技术对豇豆的种植管理要求更简单,而且节省了成本投入。
0评论2025-01-14230
冬季蔬菜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进入严冬,部分地区持续低温寡照和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风险加大,为提前应对、主动防范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生产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提出冬季蔬菜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0评论2025-01-09328
10项成果入选!《2024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发布
日前,2024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暨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与科技竞争力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2024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报告。报告遴选了10项代表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
0评论2024-12-25263
快速腐解菌 让蔬菜尾菜变废为宝
北京中农富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富源”)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资划所”)日前正式签署了蔬菜尾菜生物快腐还田科技成果转化协议,让蔬菜尾菜变废为宝。
0评论2024-11-20259
“农科院”标签岂能随便贴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不少购物平台或直播间售卖的商品中,不乏仿正品、傍名牌的商品,甚至还有虚假冠名的商品,如某农科院研发、与某科研所合作等。“农科院”标签失守的背后,是虚假宣传、冒名顶替等诸多行业乱象,既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也严重影响了相关机构的声誉。
0评论2024-01-18393
快收藏!冬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来了
冬季气温较低,养殖水环境变化复杂,水体浮游藻类生长不旺,水产动物摄食、活动等变弱,养殖从业者易放松警惕,导致水质恶化,引起水产动物发病甚至死亡。做好冬季水产养殖生产管理,通过适时捕捞、修整池塘、合理放养等措施为下一年水产养殖打下基础,是确保水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
0评论2023-12-0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