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东北全面振兴 习近平为何关切“现代化大农业”?

2023-10-30 08:475460

10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强调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回看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数次座谈、考察,“现代化大农业”高频出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建三江地处三江平原腹地,稻田绵延在4个县级行政区环绕的1000万亩耕地上,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2018年金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听取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粮食生产等情况介绍。随后,总书记步入七星农场万亩稻田,仔细了解农场经营。他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

东北全面振兴 习近平为何关切“现代化大农业”?

2018925日下午,习近平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了解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

三个“大”字,明确指向“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路径。那么,什么是大农业?其实早在1990年,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就已经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构思。

《摆脱贫困》一书记录了习近平同《福建论坛》记者的一次交谈,其中他讲到关于大农业的部分有这样一段描述: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

彼时,面对闽东想要从根本上脱贫致富的现实困境,习近平深思熟虑后提出了“走发展大农业的路子”。他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大农业与小农业的根本性区别:

一是大食物观替代了单纯以粮为纲的旧观念;二是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新农业效益观替代了单体经济效益观;三是面向市场、追求农业生产商品率的农业商品观念替代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观念。

多年后,闽东现代高效的农业路子越走越宽广,生态型大农业的思路根植人心,为我国探索实践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开拓了现实路径。

东北全面振兴 习近平为何关切“现代化大农业”?

2018615日,福州一家企业的技术人员正在查看蔬菜生长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系统性、前瞻性指示。2015年、2018年、2023年的几次东北振兴座谈会中,他都强调“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对于全面推动东北振兴无疑至关重要。

东北三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了全国粮食产量五分之一以上,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了名副其实的“压舱石”的作用。总书记在此强调“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有其背后的深层次考量。

就农业资源来说,黑土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增产潜力巨大,发源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的大小河流保证了粮食种植所需水源,四季分明的气候使农产品更为优质。

但与此同时,东北地区农业专业人才匮乏,除黑龙江和吉林长春以北地区外,其他地区机械化程度还较低,规模小、分散经营的小农模式仍制约着东北农业的发展。

此外,东北地区虽然农、林、牧、渔等初级农产品年产量较高,但仍面临着农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经济效益较差等诸多问题。

在此情况下,东北要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就必须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如何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在对东北三省的多次考察中,总书记作出详细部署,他强调,“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率先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化”,“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

在习近平总书记“发展现代化大农业”重要指示的引领下,近年来,东北三省不断优化政策措施,释放明确的产业导向和政策红利。

《辽宁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了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等九项重点任务。

吉林省从推进粮食生产、保护黑土地等10个方面提出42条实施意见,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升粮食产能,既突出农业生产,又兼顾“三农”同步发展,促进城乡融合。

黑龙江省打出“组合拳”,先后出台《黑龙江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黑龙江省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两个文件,聚焦精深加工,系统谋划设计,鼓励创新驱动。

2022年,东北粮仓“十九连丰”的消息令人振奋。东北粮食的连年丰收,正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生动缩影。

“千算万算,不如良种合算。”辽宁省水稻研究所培育的稻种“辽粳419”实现每亩增产130多公斤,村民们喜笑颜开,握紧农业“芯片”。

“手机就是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吉林省四平市永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云平台”,照顾到了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代管代储,种粮服务在增多。”黑龙江北安市赵光村的2.2万亩耕地全程托管给了北大荒集团赵光农场有限公司。从播种到收获,规模化经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

新科技日益涌现,协作链层出不穷,新农人意气风发。在东北全面振兴的浪潮中,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指引下,东北三省在保粮食安全、发展农业现代化方面,不断探索实践。

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这不单纯适用于东北地区,对全国其他地区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2022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第一条就强调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而细读本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稳产保供”的现实逻辑也更加清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高质量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0评论2025-02-24562

2030年我国将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新阶段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

0评论2025-01-14726

三个“关键词” 看2025年“三农”工作怎么干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那么明年的“三农”工作怎么干?三个关键词:稳中求进、科技强农、乡村全面振兴。

0评论2024-12-251080

唐仁健在山东河北调研时强调 精细抓好春季农业生产 务实推进乡村建设治理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山东、河北调研时强调,要紧抓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抓实抓细冬小麦田管,夯实夏季粮油丰收基础;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更加务实推进乡村建设治理,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抓好办成一批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0评论2024-04-231185

自然资源部今年将研究推动批量增加耕地
今年自然资源部将坚持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健全“长牙齿”硬措施,研究推动批量增加耕地。

0评论2024-01-19943

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出台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3年底印发《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我国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也是第一个针对乡村振兴用地政策的‘工具包’。《指南》旨在通过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用途管制、积极盘活存量等系列举措,切实提升自然资源领域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用地的能力,提高基层用地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0评论2024-01-1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