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1251.5公斤!超级稻高产新纪录在四川德昌诞生

2023-10-18 09:013620

1251.5公斤!刷新超级稻单季产量世界纪录!”1014日,位于四川凉山州德昌县麻栗镇阿月村的“超级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超高产攻关示范项目”田里,测产验收数据揭晓。“5年来,我们不断突破,今天在四川德昌率先突破水稻1200公斤,实现了袁老未竟之愿。”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许靖波研究员难掩激动。

1251.5公斤!超级稻高产新纪录在四川德昌诞生

2018年袁隆平院士提出每公顷18吨(亩产1200kg)的产量目标,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同年在德昌县开展了该项高产攻关示范。2018年,亩产1116.3公斤;2019年亩产1090.2公斤……2022年亩产1132.2公斤,“在科技部、省科技厅和成都市科技局大力支持下,历时5年,今年亩均产量终于突破1200公斤,太难得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说,这个数字意味着创造了杂交水稻单季亩产的世界新纪录。

1251.5公斤!超级稻高产新纪录在四川德昌诞生

“如此高的测产量,是安宁河谷地带水稻品种和栽培农艺完美融合的结果,给了我们一个大惊喜。”项目验收专家组组长、国家水稻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稻研究所原所长程式华说。

装载水稻的收割机,一趟趟地驶到田坎边卸下满仓的稻谷,村民蒋建平脸上藏不住地笑:“太多了,太多了,装不下啦。”

1251.5公斤!超级稻高产新纪录在四川德昌诞生

超高产量,品种很关键。“今年首次选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培育的‘粒两优8022’,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潜力大,稻米品质好,符合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李建武指着田间说,像这样的大风天气,田里未见倒伏,还体现了较强的抗倒伏性。

栽培管理方式也是今年高产的另一重要原因。阿月村示范田面积110亩,今年,项目基地不再由单家独户种植,而是交由村股份合作社组建的德昌县聚兴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统一生产管理。“通过统一育秧、统一移栽、病虫害统防统治,在专家团队把关指导下,严格按照栽培技术方案全程精细化管理,再加上年景好,风调雨顺,才迎来今天的大丰收。”麻栗镇大坝村党委书记、聚兴集团董事长肖亮介绍。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高粱抗寄生的关键基因发现
中国科学家在高粱中发现两个关键基因,它们可像“开关”一样控制高粱的抗寄生能力。“关闭”这两个基因后,高粱抵抗寄生植物——独脚金的能力显著增强。这个发现为培育抗独脚金寄生的高粱品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

0评论2025-02-13231

国家审定推出一批优质高产新品种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新一批国家级品种审定公告,推出了一批优质绿色水稻、耐密宜机收玉米、高油高产大豆、优质抗虫棉新品种。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持续加强品种审定规范管理,全年国审品种数量自2022年以来继续保持平稳回落趋势。

0评论2025-01-09233

良种一粒重千钧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小种子能发挥大效能,小作物能长成大产业。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核心是创新,关键在品种。从选育主体看,企业自主选育或合作选育品种占比大幅增加,企业已成为育种创新的主体。种业包括品种选育、种子繁殖、推广销售等环节,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还应完善现代种业全产业链。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良种一粒重千钧。

0评论2024-01-18405

种业振兴蹄疾步稳 五大行动成效初显
自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全面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项行动落实落地。2023年是步入全面实施种业振兴的第三年,回望这一年,种业振兴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和阶段性进展。

0评论2023-12-28415

我国科学家找到铁进入玉米籽粒的分子开关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联合河南农业大学,鉴定到调控铁进入玉米籽粒的关键基因ZmNAC78,首次解析了该基因和金属转运蛋白共同组成一个分子开关控制铁元素进入玉米籽粒的分子机制,为解决“隐性饥饿”——铁等微量元素缺乏问题提供了新基因,为培育高产与营养协同的作物品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0评论2023-12-2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