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我国加快地方特色猪种资源保护利用

2023-07-14 09:474360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猪粮安天下。良种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地方特色猪种资源保护情况如何?生猪种源供给是否有保障?开发利用有哪些新进展?记者近日采访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猪专业组专家。

普查:摸清特色猪种资源家底

近年来,一批地方特色猪种因为品质好、风味佳,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

在专家们眼中,各具特色的地方猪种是珍贵的宝贝。“比如荣昌猪,它一身白毛,两眼四周有黑斑,是有名的优良品种,而且有医学价值潜力。”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研究员王金勇说。

摸清资源家底是保护利用的前提。据农业农村部消息,我国计划用3年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目前面上普查全部完成。通过进村入户,调查行政村60多万个,实现了区域全覆盖,应查尽查。一批新资源的发掘和老品种的重新发现引起关注。

“如果不是这次拉网式大普查,可能项城猪这一我国优良资源就不会被重新发现,真的就灭绝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委员李新建说。

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主任、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表示,这次普查找到了第二次调查认定和《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中的所有地方猪品种,并重新找回了第二次调查未发现的北港猪和项城猪,发掘了豫西黑猪和红灯笼猪2个新资源,摸清了我国地方猪资源家底。

测定:多角度揭示优质特性

猪遗传资源概况、体型外貌、屠宰性能、繁殖性能……在近期的行业会议上,专家们展示了此次普查制定的性能测定技术方法,平均每个品种采集调查测定360多个参数。

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底,普查第二阶段系统调查和性能测定任务已全部完成,共调查测定猪154个品种(类群),实现了品种全覆盖,摸清了品种“好不好、好在哪”。

“我国地方猪品种数量多,种质特性各异,特别是在肉质好、繁殖力高、适应性强、耐粗饲等方面表现突出,还有一些品种资源具有医学价值。通过这次全面系统的普查测定,发现我国地方猪品种肌间脂肪含量高,尤其是莱芜猪高达10%以上,揭示了地方猪肉好吃的秘密。”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陈瑶生说。

国内市场上,生猪种源情况如何?立足国内是否有保障?

据了解,当前世界瘦肉型品种主要有三个——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由于吃得少、长得快、瘦肉率高,成为全球生猪养殖的主流品种。根据本国市场需求对“杜长大”进行本土化选育,是国际通行做法。

陈瑶生介绍,通过对“杜长大”的本土化选育,我国建立了自主的瘦肉型生猪种源保障体系,保障了我国90%的生猪种源供给。2009年我国启动实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以来,本土化选育的“杜长大”生产性能持续提升,部分生产性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近十年来,全国年均进口种猪不到1万头,占核心育种群更新比例不足10%,少量进口主要用于补充资源、血统更新和改善种猪性能。”陈瑶生说。

创新:保用结合、以用促保

“我国现有地方猪种的品质好、风味佳,但普遍存在吃得多、长得慢、瘦肉率低等不足。”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猪专业组组长潘玉春说,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通过本土品种和引进品种结合,选育了山下长黑猪、天府黑猪、乡下黑猪等优质新品种,适宜人们消费习惯而且生产效益好。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地方猪种的开发利用不断加强,优质猪肉产量占比提升,培育了“壹号土猪”“精气神”等一批区域性和全国性知名品牌。沙子岭猪、金华猪、莱芜猪等产业化发展不断推进。

“地方猪种特色化开发利用势头良好,不断满足人们对优质特色畜产品的需求。”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组长刘剑锋说。

专家们建议,今后要进一步推进地方品种产业化开发,坚持保用结合、以用促保,深挖猪种资源优异特性,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聚焦产业需求,加快培育一批优质高效高产的优良品种。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高粱抗寄生的关键基因发现
中国科学家在高粱中发现两个关键基因,它们可像“开关”一样控制高粱的抗寄生能力。“关闭”这两个基因后,高粱抵抗寄生植物——独脚金的能力显著增强。这个发现为培育抗独脚金寄生的高粱品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

0评论2025-02-13231

国家审定推出一批优质高产新品种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新一批国家级品种审定公告,推出了一批优质绿色水稻、耐密宜机收玉米、高油高产大豆、优质抗虫棉新品种。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持续加强品种审定规范管理,全年国审品种数量自2022年以来继续保持平稳回落趋势。

0评论2025-01-09233

良种一粒重千钧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小种子能发挥大效能,小作物能长成大产业。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核心是创新,关键在品种。从选育主体看,企业自主选育或合作选育品种占比大幅增加,企业已成为育种创新的主体。种业包括品种选育、种子繁殖、推广销售等环节,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还应完善现代种业全产业链。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良种一粒重千钧。

0评论2024-01-18405

种业振兴蹄疾步稳 五大行动成效初显
自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全面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项行动落实落地。2023年是步入全面实施种业振兴的第三年,回望这一年,种业振兴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和阶段性进展。

0评论2023-12-28415

我国科学家找到铁进入玉米籽粒的分子开关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联合河南农业大学,鉴定到调控铁进入玉米籽粒的关键基因ZmNAC78,首次解析了该基因和金属转运蛋白共同组成一个分子开关控制铁元素进入玉米籽粒的分子机制,为解决“隐性饥饿”——铁等微量元素缺乏问题提供了新基因,为培育高产与营养协同的作物品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0评论2023-12-2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