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江苏建设更大更智慧的农业种质资源综合基因库

2023-05-17 11:294060

51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介绍,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终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对于育种专家来说,用科技手段储好种、育好种,人们口中的粮食才能更香甜。日前,记者走进江苏的田间地头和“种子仓库”,探索种质资源的创新之路。 

摸家底,让资源“起死回生”

育好一粒良种要花费多少工夫?省农科院助理研究员朱银介绍,江苏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是我国作物种质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但近年来由于气候、耕作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部分地方品种逐渐消失。因此育种的基础,是对全省种质资源“摸清家底”。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江苏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仓库大门缓缓打开,寒意扑面而来,一座824立方米的“大冰柜”赫然出现在眼前。朱银告诉记者,仓库内温度始终保持在-4℃,湿度保持在50%以下。种质资源样本即使存放超过15年,仍可健康发芽生长。

“仓库收集保存了农作物种质资源5.57万份,包括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玉米、棉花、油菜、花生等54类资源,涉及14个科、56个属、96个种。”朱银告诉记者,许多资源样本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不乏古老地方品种、特色遗传材料和野生近缘种等。

“一种小而酸的紫红色桃子,在省内栽培了上百年,却一直备受冷落。而经过抢救性收集,如今已变成农业农村部2022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省农科院果树所桃资源专家严娟博士介绍,这种紫桃含有“花色素苷”,抗氧化功效比蓝莓更强,一度卖到脱销。同时,一批地方特色资源在抢救中“起死回生”,例如,柿树野生变种桂五野柿子、小果型花生八集小花生、“大紫红”莲藕等。

省农科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赵涵介绍,江苏省种质资源中期库保存的这些地方品种种质资源,蕴含了大量的优异基因和性状。在中期库的基础上,一座更为庞大、智慧的种质资源宝库——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综合基因库正在建设中。综合基因库包括低温种质库、试管苗库、超低温库等七个部分,建成后将具备安全保存55万份生物资源样本的能力。

下苦功,为培育良种奋战

种质资源保存存量很多,但利用率还很低,这该怎么办?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了优质种子,不代表能在全省每一片土地上都种出优良的作物。省农科院副研究员任润生解释,在大量的优质种质资源中,真正具有突破性的、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仍较少,并且部分种质资源和其优异基因并未充分挖掘出来。

“一般情况下,抽样两三千份样本,从播种到插秧,到后期表型调查,需要待在田间地头两三个月。”任润生掀起袖子,胳膊上是近日在田间调查时留下的晒伤印记。

“在南京种的水稻和在连云港种的水稻,虽然品种一样,但表型不尽相同,这就需要解决江苏不同生态区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问题。”省农科院助理研究员唐伟杰认为,只有在该品种适合的区域内做精准鉴定,得出的实验结果才是最有价值的。

唐伟杰以一亩水稻举例说,要从种质资源中挖掘到一份好材料,仅完成精准鉴定就需要5年时间。对目前流行的养分高效、抗病性强、耐高温等性状进行鉴定,需要预先设置相应条件,一年鉴定数百份,而且要持续几年,然后再进行实验室鉴定,整个过程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强技术,为种业振兴提速

种业振兴如何提速?大数据成为“智多星”。赵涵认为,需要把传统的育种技术与大数据结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开展重要基因的调查和分析,获得一批品质性状优异、抗病性强的基因,为种业振兴提供基因资源。如今,智慧育种、构建数字化育种平台,成为突破育种技术瓶颈的利器。

如果说传统育种技术相当于“蒸汽机车”时代,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则将生物育种技术进化到了“高铁”时代。省农科院研究员张体付告诉记者,全基因组选择技术是一种高精尖育种技术,能够从基因本质上区分优秀个体,比如将全基因选择技术应用于玉米育种,可以保证在缩减20%的试验规模时,保留93%的晋级品种。

“深藏闺中”的种质资源,何时才能重见天日?他提到,要促进各方资源共享,就必须解决好种质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索建立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在内的“联动维权”服务体系,“打消种质资源共享的顾虑”。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高粱抗寄生的关键基因发现
中国科学家在高粱中发现两个关键基因,它们可像“开关”一样控制高粱的抗寄生能力。“关闭”这两个基因后,高粱抵抗寄生植物——独脚金的能力显著增强。这个发现为培育抗独脚金寄生的高粱品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

0评论2025-02-13231

国家审定推出一批优质高产新品种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新一批国家级品种审定公告,推出了一批优质绿色水稻、耐密宜机收玉米、高油高产大豆、优质抗虫棉新品种。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持续加强品种审定规范管理,全年国审品种数量自2022年以来继续保持平稳回落趋势。

0评论2025-01-09233

良种一粒重千钧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小种子能发挥大效能,小作物能长成大产业。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核心是创新,关键在品种。从选育主体看,企业自主选育或合作选育品种占比大幅增加,企业已成为育种创新的主体。种业包括品种选育、种子繁殖、推广销售等环节,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还应完善现代种业全产业链。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良种一粒重千钧。

0评论2024-01-18405

种业振兴蹄疾步稳 五大行动成效初显
自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全面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项行动落实落地。2023年是步入全面实施种业振兴的第三年,回望这一年,种业振兴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和阶段性进展。

0评论2023-12-28415

我国科学家找到铁进入玉米籽粒的分子开关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联合河南农业大学,鉴定到调控铁进入玉米籽粒的关键基因ZmNAC78,首次解析了该基因和金属转运蛋白共同组成一个分子开关控制铁元素进入玉米籽粒的分子机制,为解决“隐性饥饿”——铁等微量元素缺乏问题提供了新基因,为培育高产与营养协同的作物品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0评论2023-12-2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