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围绕主导产业,吸引高端科研团队、高科技企业、高水平基金入驻,培育壮大具有创新能力的涉农企业,形成各类创新要素各得其所、融合发展的良好创新创业生态,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示范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
你能想象把酸奶做成地膜吗?还可以按照设定的时间降解。这不是真的酸奶,而是通过发酵制取聚乳酸生产的一种高分子新材料。成都科创中心入驻创新团队、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所副所长孙长伟说,中心组建以来,已在智慧农业、都市农业等多领域开展创新工作,申请国家专利20多项,推广新品种80多个。
成都科创中心全称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农业农村部倡导成立的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之一。2016年,原农业部提出,在全国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具有创新示范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目前,已启动江苏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广东广州4个科创中心建设。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要把科创中心打造成农业科技创新的新高地、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平台、各类创新要素紧密结合的好载体,推动科技与产业、企业、人才、金融等要素深度融合。换句话说,就是科技化的产业园、产业化的科技园、融合各类创新要素的“农业硅谷”。
“成都科创中心的优势就是国家级创新平台。每项技术后面都有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进行合作,紧盯产业需求,实现成果快速转化,加快由过去的研学产模式向产学研转变。导向变了,科研创新机制也就变了。”成都科创中心负责人、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俊国说,中心聚焦“川字号”特色生态农业,突出精深加工智造、生态休闲农业、特色生物育种三大领域。目前,引进农业科研机构及创新团队25个、高新技术企业32家。
与成都不同,太谷科创中心发力有机旱作农业。山西农谷管委会副主任梁铁明说,太谷科创中心以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为主,以杂粮、畜牧、园艺三大产业为重点,搭建市场化运作的山西农谷生物科技研究院,组建了25个应用技术研究所,成立山西农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山西农谷品牌创新与标准化促进会,探索基于市场化的科技推广路子。
据了解,目前4家科创中心各有产业特色和创新分工。南京农创园立足长三角科技力量强、经济发展水平高等优势,确立了生物农业、智慧农业、营养健康农产品三大主导产业;太谷科创中心结合山西杂粮产业优势和生态环境,聚焦功能健康食品和有机旱作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成都科创中心利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优势,聚焦生态休闲农业、精深加工智造等主导产业;广州科创中心依托几十年的研究积累和科技优势,以重振广东丝苗米产业为突破口,发展现代种业等主导产业。
“建设科创中心就是要从产业需求出发,给产业装上腾飞的引擎、插上科技的翅膀,实现主体集合、技术集成、企业集群、产业集中。”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说,既要创造新兴农业产业,依靠高新前沿技术熟化与集成创新,创造孵化一批智慧农业、功能农业等新兴产业,实现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又要打造新型业态,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及遥感等技术手段,充分挖掘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价值,催生培育诸如农业电商、定制农业、文创农业、康养保健等新业态。
2018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中国企业创新能力1000强”榜单,其中,涉农企业寥寥无几。业内认为,培育壮大具有创新能力的涉农企业已迫在眉睫。毫无疑问,农业科创中心应该承担这样的使命。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被称为“瞪羚企业”,因为具有与“瞪羚”共同的特征个头不大、跑得快、跳得高。通过农业科创中心这一平台,就是要发展一批农口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壮大一批成长力好的“瞪羚”企业。经济日报记者了解到,各中心已在这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南京农创园是农业农村部批复的首家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入驻企业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首席AI科学家顾竹说,公司通过卫星和气象大数据收集、处理、分析,为农业、国土、水利等行业提供大数据应用服务。目前,已经成功将卫星遥感人工智能成果应用于农业,帮助新型农业主体更加精准地管理生产。据统计,他们提供的农业大数据应用已累计服务2亿亩耕地。
山西巨鑫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太谷科创中心的入驻企业。“我们在2013年就与山西省农科院果树所合作成立了园艺植物脱毒快繁研发中心,在此基础上,企业于2016年又引进外籍专家成立了独立的研发中心。”公司总经理米子胜介绍,其主要研发内容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育种,对常规品种进行脱毒及病毒检测。目前草莓脱毒及病毒检测已得到应用,其他研发工作进展顺利,预计2年左右会进入成果转化期。
“作为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入驻单位,我们需要科创中心这个展示、推广和转化平台,我们也有能力完成科创中心提出的应用基础研究、瓶颈技术攻关、产业化推广等科技创新要求。”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杨洲介绍,学校拥有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有效发明专利1076件、植物新品种权63件。“科创中心既搭建了展示科技创新能力的舞台,也提供了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
华大农业是广州科创中心入驻企业。华大农业首席科学家张耕耘表示,将与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紧密合作,打造辐射华南的开放式分子育种研发平台、孵化平台。依据广东农业产业需求,先期已确定了一系列岭南特色农业产业作为首期重点方向。在课题组织上,改变过去各单位各自申报的方式,改为产业体系专家组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提出课题,并组织不同单位的上下游相关专家形成协同攻关团队,联合申报课题。目前优质丝苗米、家畜及特色家禽、鲜食玉米选育项目已经启动。
在广州科创中心负责人刘玉涛看来,广州科创中心定位于促进科学家与企业家合作,加速农业科技的孵化、创新、成果交易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有华南农业大学、华大农业等79家单位入驻科创中心,促成58项合作。中心还联合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整合900家省级龙头企业和机构,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认为,科创中心要围绕主导产业,吸引高端科研团队、高科技企业、高水平基金入驻,形成各类创新要素各得其所、融合发展的良好创新创业生态。这样才能使各类主体能够“活起来”,科技成果能够“用起来”,入驻企业能够“强起来”。
高质量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0评论2025-02-24564
2030年我国将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新阶段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
0评论2025-01-14727

- “从蓝图到实景!”西农大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0评论2025-01-03
三个“关键词” 看2025年“三农”工作怎么干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那么明年的“三农”工作怎么干?三个关键词:稳中求进、科技强农、乡村全面振兴。
0评论2024-12-251080

- 经济日报:金融加快赋能乡村振兴
0评论2024-09-02

- 打造旱区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0评论2024-08-27
唐仁健在山东河北调研时强调 精细抓好春季农业生产 务实推进乡村建设治理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山东、河北调研时强调,要紧抓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抓实抓细冬小麦田管,夯实夏季粮油丰收基础;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更加务实推进乡村建设治理,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抓好办成一批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0评论2024-04-231185
自然资源部今年将研究推动批量增加耕地
今年自然资源部将坚持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健全“长牙齿”硬措施,研究推动批量增加耕地。
0评论2024-01-19943
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出台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3年底印发《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我国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也是第一个针对乡村振兴用地政策的‘工具包’。《指南》旨在通过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用途管制、积极盘活存量等系列举措,切实提升自然资源领域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用地的能力,提高基层用地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0评论2024-01-17622

- 农业农村部: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下达地方
0评论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