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拎稳“菜篮子” 全力保供应

2022-12-16 09:115230

“原本想在市场多买点菜,家里囤一些,来这儿一看,时令菜什么都不缺,也就打消了囤菜的念头。”日前,在山东省济南市匡山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内,市民郭研卿看到这里和往常一样备货充足,表示“很放心,随吃随买就行”。

“菜篮子”产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关系民生质量,关乎民心稳定。今年,面对灾害性天气以及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菜篮子”产品生产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一年。越是面难题,越要保供应。今年以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全面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发展、市场流通、质量安全、调控保障等工作,供应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拎稳了老百姓的“菜篮子”,护好了农民的“钱袋子”。

稳供应——

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各色菜品越来越丰

我国有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确保居民“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容不得半点马虎。今年,各地更加重视“菜篮子”,百姓餐桌菜色越来越丰富。

进入冬季,北方的气温早已降到零度以下,而在承担北京80%以上蔬菜供应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不仅白菜、土豆、萝卜“老三样”供应充足,茄子、秋葵、菠菜、蘑菇、冬瓜等不同品类蔬菜应有尽有。新鲜蔬菜每天在这里集中,又从这里销售到各大商超,走上北京市民的餐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北方设施蔬菜、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提高蔬菜应急保供能力。冬春和“两节”期间,来自山东、辽宁、河北等省的设施蔬菜,和来自广西、四川、贵州、海南、云南等省区的“南菜”,成为了市场供应的主力军,不仅保障着全国蔬菜周年均衡供应,也丰富了北方市民“菜篮子”的品种花色。

总体来看,当前全国“菜篮子”生产供给有保障。蔬菜产量在去年高产量基础上有所增长,水果产量也处于高位,生猪产能位于合理水平,“菜篮子”产品总量充足、价格平稳。

大中城市要保证一定自给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稳定供给。今年以来,各地结合“菜篮子”工程建设,纷纷加大了对“菜篮子”产品种苗快速繁育设施、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及配套的生产、流通设施建设支持。在江苏南京浦口、六合、江宁等地,就有很多规模或大或小的农场、农业公司,从常规的露天种植到蔬菜大棚再到现代化的“植物工厂”,这些本土蔬菜保供基地四季“接力”,成为南京市民“菜篮子”拎得稳的源头。

近年来,部分大中城市还通过在城市周边地区建立外埠生产基地的举措,保证本地市场需求。“从10月开始,合作社每天向北京的超市供应约200吨大白菜。”在距离北京100多公里外的河北省玉田县,望不到边的菜地里,一捆捆白菜正在被搬上货车运往北京。不仅是河北,来自山东、天津、内蒙古等地的蔬菜,借助自建、联营、订单等模式,成了首都市民“菜篮子”的稳定器。

畅流通——

开辟运输“绿色通道”,保障末端运输通畅

1129日下午3时,司机赵志军驾驶着载有30吨蔬菜的货车,从河北保定高碑店市出发,当晚11时便抵达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证在手,通行无阻。”赵志军掏出手机,点开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向记者展示,“全程走‘绿色通道’,时间基本上没耽搁。”

不同于粮食,“菜篮子”产品易腐烂、难保存,对交通物流的依赖更大、要求更高。为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行通畅,今年61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0个部门印发了《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工作指南》。蔬菜、水果、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纳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范围,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

对于消费者而言,“菜篮子”产品要运到自家餐桌上才作数。这不仅需要畅通交通“大动脉”,而且需要疏通城市内的物流“毛细血管”。

为畅通供应的“最后一公里”,各地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生鲜宅配、电商直销等新流通业态如雨后春笋快速成长,便民菜摊、社区驿站、移动售卖车开到了居民家门口,与农贸市场、生鲜店、社区超市、电商前置仓等贴近消费端的仓储资源一道,共同织密“菜篮子”产品顺畅流通的基础网络。

疫情期间,为保障末端配送畅通,多地还建立起保供人员“白名单”机制,满足居民线上购物需求。“00后”阮海军便是保供队伍中的一员,负责美团买菜北京西单站点配送工作。今年冬季疫情发生以来,他被纳入保供“白名单”,可以正常上岗,为周边小区居民提供配送服务。“现在一天能配送200单左右,一天的配送路程一般超过100公里。”他说。

“菜篮子”,一头连着百姓餐桌,关乎一日三餐;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关系农民生计。今年,河南等多地一度出现蔬菜价格下跌,滞销卖难的情况。“全村种了白菜、萝卜、包菜等蔬菜2000多亩,蔬菜成熟后卖不出,真把大家急坏了!”河南开封通许县冯庄乡东双沟村村民乔军辉说。

为解决滞销卖难问题,农业农村部组织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等,启动了全国部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河南滞销蔬菜产地的专项对接行动。据初步统计,截至123日,累计采购河南蔬菜数量15019吨。当地也制定了专门政策,成立了蔬菜促销专班,积极与农贸市场、连锁商超进行对接。连日来,滞销的蔬菜找到了销路,菜农个个喜上眉梢。“现在县乡村干部都在积极地为我们联系客户,各大商超都直接来地头收购,村民的蔬菜很快就能销售出去。”乔军辉高兴地说。

压责任——

发挥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指挥棒作用

“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关乎千家万户,虽非易事,但却是件必须做好的大事。我国很多城市常住人口过百万,每天消费大量“菜篮子”产品。为确保蔬菜、肉类等重要“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必须要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2021年,农业农村部等“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根据《“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对36个城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情况进行了考核,一对一反馈了整改意见,督促指导36个城市进一步增强“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能力,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各省也结合实际对区域内地级市开展了考核,压紧压实稳产保供责任。

是否便民利民是衡量“菜篮子”工作做得好不好的重要内容。自从家门口的羽神生鲜超市惠民蔬菜店开业后,家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东街附近的李阿姨,每天早上都会来买菜。“生花生4元一斤,蔬菜不仅有本地的,还有巴彦淖尔的、新疆的,这里的菜新鲜,价格也便宜,最主要的是离家近,10分钟就到了。”李阿姨赞许地伸出了大拇指。

李阿姨所说的惠民蔬菜店,正是呼和浩特市为健全流通体系而建设的零售网点。呼和浩特市通过与本市蔬菜主产区种植基地、农批市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蔬菜种植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建立产销对接,形成了稳定的供销合作渠道,不仅降低了流通成本,也带动了本地蔬菜销售。

如今,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更有保障,市民满意度也在进一步提高。相信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菜篮子”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供应水平将会不断提升,农民腰包会越来越鼓,城乡居民餐桌菜品也会越来越足,小菜篮将拎出更加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莹 侯雅洁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高质量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0评论2025-02-24564

2030年我国将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新阶段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

0评论2025-01-14727

三个“关键词” 看2025年“三农”工作怎么干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那么明年的“三农”工作怎么干?三个关键词:稳中求进、科技强农、乡村全面振兴。

0评论2024-12-251080

唐仁健在山东河北调研时强调 精细抓好春季农业生产 务实推进乡村建设治理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山东、河北调研时强调,要紧抓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抓实抓细冬小麦田管,夯实夏季粮油丰收基础;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更加务实推进乡村建设治理,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抓好办成一批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0评论2024-04-231185

自然资源部今年将研究推动批量增加耕地
今年自然资源部将坚持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健全“长牙齿”硬措施,研究推动批量增加耕地。

0评论2024-01-19943

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出台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3年底印发《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我国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也是第一个针对乡村振兴用地政策的‘工具包’。《指南》旨在通过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用途管制、积极盘活存量等系列举措,切实提升自然资源领域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用地的能力,提高基层用地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0评论2024-01-1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