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粮食连续8年丰产 对世界有何意义?

2022-12-13 09:163850

中新社北京1212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13731亿斤),比2021年增长0.5%。至此,中国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粮食连年丰收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中国粮食再获丰收来之不易,今年中国南方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旱灾,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同时新冠疫情散发多发,受封控影响,一些农资不能及时运到农村去,面对诸多困难,粮食今年能再次获得丰收是很不容易的。

2022年,受夏季长江流域高温干旱、东北地区南部农田渍涝灾害偏重、扩种大豆等因素影响,中国粮食单产有所下降。2022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每亩386.8公斤,每亩产量比上年减少0.2公斤,下降0.1%

李国祥认为,面对诸多挑战,今年中国粮食再获丰收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官方高度重视,落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配套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很多灾害不严重的地区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3个粮食增产。

二是中国长期以来建设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挥了作用,今年南方虽然遭遇严重旱灾,但水利设施发挥了及时有效的作用,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三是中国农业部门充分调动技术力量,在农作物换茬、高温病虫害等关键节点派出技术部门前往田间进行技术指导,也对稳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统计显示,在粮食总量继续增加的同时,中国粮食生产的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优化趋势。

在政策引领下,2022年,东北地区积极扩种大豆,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轮作,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面积增加较多。2022年,大豆产量405.7亿斤,比上年增加77.8亿斤,增长23.7%

“从农业的意义来说,今年粮食继续增产,说明中国粮食年产7亿吨的生产能力进一步形成,在粮食总量稳步提高的同时,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其中大豆首次突破2000万吨,这是前所未有的,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李国祥说。

中国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王贵荣在解读粮食生产情况时表示,2022年,中国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中央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先后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400亿元人民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同时,各地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强化耕地用途管制,通过退林还田、间套复种、农田连片整治等方式,挖掘面积潜力。四川等受灾较重地区改种扩种晚秋作物增加播种面积。有力克服北方罕见秋汛导致冬小麦晚播、局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和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格局剧烈波动,粮食价格达到多年来高点。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最新发布《粮食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粮食进口费用将上升至1.94万亿美元,同比增加10%,在与去年粮食进口费用相比增加的1800多亿美元中,“价格因素”所导致的进口费用增加规模约为1570亿美元,由此可见,价格因素是驱动全球粮食进口成本上涨的首因。

此外,联合国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数已达8.28亿,即使全球经济实现复苏,预计到2030年仍将有近6.7亿人面临饥饿。

李国祥表示,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对国内来说,今年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粮食连年增产对于保供稳价、稳定经济运行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意义。对于世界来说,今年国际上很多国家粮食大幅减产,受乌克兰危机影响,今年全球粮价剧烈波动,中国粮食增产对全球粮食安全、稳定全球粮价都有积极意义,作出了中国贡献。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我国已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
从水利部获悉,我国目前已建成大中型灌区超过7300处。目前我国耕地灌溉面积为10.7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6%。

0评论2024-12-30521

中国有机产品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有机产品销售额达1016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跃居成为全球第三大有机产品消费市场;有机农地面积持续稳定增长,总面积维持在400万公顷以上,为全球第四大有机农业种植国;中国有机标志发放量首次达到50亿枚,较2022年增加31%。

0评论2024-09-0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