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南种北引、晚种早播可发挥大豆饲草生产潜力

2024-08-28 09:217120

如何有效利用撂荒地和夏闲田等边际土地生产植物蛋白,缓解我国优质饲用蛋白供应压力?26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该单位联合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提出大幅度提高大豆饲用蛋白产量的新途径——将耐盐、抗旱的南方晚熟大豆品种在北方盐碱、干旱地区推广,可让不适合种植大豆的地区成为优质饲草生产基地,提高我国大豆蛋白供给能力,缓解供求矛盾,减轻进口依赖。该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大田作物研究》上。

课题组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韩天富介绍,近年来,我国豆粕年消费量在7000万吨以上。然而,由于耕地面积有限,我国大豆产量供不足需。因此,广辟饲用蛋白来源、开发和利用优质饲草资源是改善我国饲用蛋白短缺困境的必由之路。

南种北引、晚种早播可发挥大豆饲草生产潜力

课题组在418个大豆品种中测定、筛选出豫豆25、中黄6号、大白脐、早熟18和中特1号等一批高蛋白优质饲草用大豆品种。

为挖掘大豆作为饲草作物的生产潜力,课题组在三亚热带条件下对来自四川的高蛋白品种自贡冬豆进行人工长日照处理,使其长期保持营养生长状态并多次刈割。结果表明,在每月一次的刈割频率下,连续采收10次所得茎叶粗蛋白总量相当于2022年我国大豆籽粒粗蛋白平均产量的3.7倍。在北京自然条件下,60天的生长周期内即可获得每公顷0.95吨的茎叶粗蛋白产量,超过2022年我国大豆籽粒粗蛋白平均产量。

课题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孙佰全表示,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光温反应敏感,将低纬度短日照地区的晚熟大豆品种引种至高纬度长日照地区,或将南方秋播晚熟品种春播,其营养生长期会大幅度延长,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大,可做优质饲草。因此,南种北引、晚种早播可发挥大豆饲草生产潜力。

总的来说,筛选及利用优质、耐逆的饲草用大豆品种,充分发挥其干物质积累快、粗蛋白产量高、受季节限制小等特点,可大幅度提高大豆蛋白产量,对于丰富我国豆科饲草种类,提高饲用蛋白产能,缓解优质饲用蛋白供应压力,有效利用撂荒地、夏闲田、盐碱地等边际土地,实现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科技快报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我国已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
从水利部获悉,我国目前已建成大中型灌区超过7300处。目前我国耕地灌溉面积为10.7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6%。

0评论2024-12-30508

中国有机产品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有机产品销售额达1016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跃居成为全球第三大有机产品消费市场;有机农地面积持续稳定增长,总面积维持在400万公顷以上,为全球第四大有机农业种植国;中国有机标志发放量首次达到50亿枚,较2022年增加31%。

0评论2024-09-02700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损害领域首项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这是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损害领域发布的首项国家标准,可从制度上巩固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向好态势,从法治角度解决农业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长期存在的“鉴定难”等问题,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关键支撑。

0评论2024-04-2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