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杭州余杭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2020-01-12 09:585470
 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文公布了全省首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与示范区认定名单,余杭区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在全省21个县(市、区)中位列榜首!

余杭区创建特色亮点

1.实行非规模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率全省之先推行对所有地产农产品全覆盖监管。

2.全域开展渔业养殖尾水治理,列入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名单。

3.农业“机器换人”,全省率先开展种粮大户承包面积测绘、引进无人驾驶拖拉机和无人驾驶插秧机。

4.数字农业创新,5G技术率先应用于茶产业,通过“区块链+物联网”实现径山茶溯源。

5.农牧对接资源化利用,探索建立农牧结合沼液异地配送资源化利用新模式。

看余杭具体如何做?

1.树立绿色理念,制定行动方案

把树立绿色发展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制定《余杭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各部门各司其职、协作推进。

2.聚焦农业生产,提高发展质量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行农牧结合、粮经轮作和适度休耕等制度与模式,保护和恢复农业生态。

推进种养业绿色健康发展,实施“千万亩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行动”,出台“兴牧十条”,开展渔业健康养殖。

强化农产品监管,将全区550家农产品规模生产主体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创新开展非规模主体监管,实行农产品全覆盖监管。

3.加强资源利用,促进高效创新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灌区用水管理,推进规模化经营。

全力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全面启动区农业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实现农业农村信息互联共享,成功创建省农业“机械换人”示范区。

加快培育名优产业,打造“禹上田园”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省级“五园”项目9个,重点推进20个农家特色小吃产业,专项保护本地特色种质资源。

4.着力环境改善,发展生态农业

全面推行减量化投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创建活动,实施“百万吨有机肥替代行动”,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落实农药废弃包装回收补助政策。

全面实施资源化循环利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深化治理促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渔业养殖尾水治理,借力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美丽渔村。

运河街道渔业养殖尾水治理点

5,围绕农民生活,完善制度建设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实现美丽乡村精品村全覆盖,创建121个精品村、10个余杭区示范镇街,成功创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全区178个建制村均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

加强农业投入品制度建设,完善新型农业主体数据库和农业投入品管控系统,全域开展农药实名制购买,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秩序。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高质量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0评论2025-02-24564

2030年我国将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新阶段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

0评论2025-01-14727

三个“关键词” 看2025年“三农”工作怎么干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那么明年的“三农”工作怎么干?三个关键词:稳中求进、科技强农、乡村全面振兴。

0评论2024-12-251080

唐仁健在山东河北调研时强调 精细抓好春季农业生产 务实推进乡村建设治理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山东、河北调研时强调,要紧抓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抓实抓细冬小麦田管,夯实夏季粮油丰收基础;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更加务实推进乡村建设治理,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抓好办成一批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0评论2024-04-231185

自然资源部今年将研究推动批量增加耕地
今年自然资源部将坚持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健全“长牙齿”硬措施,研究推动批量增加耕地。

0评论2024-01-19943

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出台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3年底印发《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我国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也是第一个针对乡村振兴用地政策的‘工具包’。《指南》旨在通过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用途管制、积极盘活存量等系列举措,切实提升自然资源领域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用地的能力,提高基层用地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0评论2024-01-1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