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苏州市积极探索实践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

2021-08-20 07:363990
       今年以来,苏州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制度上有保障,工作上有抓手,行动上有方向,持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

       一、在创新工作机制上加快探索。

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在一年多的探索推进过程中,苏州市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建立挂钩机制。实施《市领导挂钩联系乡村振兴工作制度》,22个市领导分别挂钩一个乡镇,一挂三年,配套定制《挂钩联系工作手册》;各县级市(涉农区)参照制定本区域领导挂钩乡镇工作制度,确保全域推进,不落下一个乡镇。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在考核对象上,由县级市(涉农区)和22个市领导挂钩联系乡镇,拓展到县级市(涉农区)和全市所辖51个乡镇。在考核方法上,统一市级与县级市(涉农区)考核评价方法。在考核评分上,将原先的满意度测评部分调整为第三方调查评分,并进一步提高占比。三是优化监测标准。结合2020年指标体系运用情况和中央、省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要求,进一步优化指标结构,精简指标数量,修订完善后形成2.0版指标体系。

       二、在破解重点难点上加快实践。

       针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明确实施措施和路径,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一是实施清单化管理。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和指标体系,印发涵盖103项重点目标任务目标的工作清单,明确市级责任单位和三年目标。各县级市(涉农区)和所辖乡镇分级制定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分解工作清单。二是开展常态化调研。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题调研。围绕重点难点工作,开展不定期调研。围绕重要指标任务,适时调度任务完成情况。研究分析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加强分类指导,编发专题调研情况通报,推动各地查漏补缺。三是组织专业化评估。开展第三方调查评估,深入了解农民群众对于苏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找准短板弱项,解决基层群众急难问题,将指标评价与社会评价、百姓评价有机统一起来,加快展现出人民所盼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现实模样。

       三、在打造现代化标杆上加快示范。

       同步启动市级、县级示范镇建设,通过资源整合、政策集聚,推动示范镇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切实发挥出对全市乡镇的示范带头和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落实项目载体。以示范镇为重点,建立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项目库管理机制,完善动态更新的储备项目库。推广临湖镇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书”(说明书)、“一表”(分解表)、“一库”(项目库)和“一图”(布局图)的“四个一”创建标准,以及“指标工程化、工程项目化、项目落地化、落地责任化”的“四化”实施路径。另一方挂钩用地奖补政策。2021年初对县级市(涉农区)和市领导挂钩联系示范镇实施考核通报,并进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差额奖励,其中第一等次各15亩、第二等次各10亩、第三等次各5亩,重点推动道路、停车场、社区服务中心等农村民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数字化转型助力农业现代化
产业数字化已成为稳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减少农业生产、流通等环节产生的冗余成本,显著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已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新举措、新趋势和新动力。

0评论2023-11-14412

农业强国比农业现代化要求更高、更全面 ——对话马晓河
在完成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之后,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有两个关键目标,一个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另一个是建设农业强国。如何科学准确理解建设农业强国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系?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我国具备哪些基础条件,面临哪些问题及挑战?对此应该采取何种对策?本期对话邀请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马晓河进行探讨与分析。

0评论2023-10-27321

魏后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的联系与区别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体现。其重要标志是“四强一高”,即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和农业发展水平高。农业强国建设的质量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质量。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正确处理好农业强国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0评论2023-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