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遥感卫星再添新成员 看TA在太空如何对农作物“称斤计两”?

2021-08-03 09:437260
       上个月,中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10组卫星。至此,遥感三十号系列卫星阶段性收官。

       中国遥感系列卫星可应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不止如此,它们与农业也密切相关哦!
       比如,遥感卫星能对农作物进行估产,将地块勾勒出来,对玉米、大豆、棉花、马铃薯等同期生长的大宗作物和大蒜、生姜、枸杞等经济作物的田块精细识别,极大地降低了人们采集基础农业数据的成本。

中国遥感卫星再添新成员 看TA在太空如何对农作物“称斤计两”?

       自然界中任何物体都有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根据种类及环境条件的不同,物体能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这种特性在农作物身上也不例外。

中国遥感卫星再添新成员 看TA在太空如何对农作物“称斤计两”?

       遥感卫星接收到载有目标地表农作物信息的电磁波后,把信号发送给地面接收站,经过接收站对信号进行校正、分析和解译,就能产生可视图像。通过对比各种农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不同光谱特征,还能辨别作物类型,监测作物长势,评估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并预测作物产量。

中国遥感卫星再添新成员 看TA在太空如何对农作物“称斤计两”?

       以小麦为例,只要把光谱细分到能够反映小麦长势的三个主要因子,即叶绿素、蛋白质、水分的波段上,收集其遥感信息,再根据这三个主要因子对小麦长势的贡献大小,就可以计算出小麦长势函数,最终得到小麦长势结果。

中国遥感卫星再添新成员 看TA在太空如何对农作物“称斤计两”?
农作物长势评估图

       农业遥感监测技术全天候、效率高、范围大,不只能用于估产农作物,还能调查土地资源、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监测农作物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监测灌溉、预报预测病虫害等。

       卫星技术加持下的“云”灌渠管理系统将卫星影像和安装在稻田里的感应设备结合在一起,地区形貌、水渠方向在卫星影像上实时呈现。如果田里缺水了,系统会自动预警,管理员只需要打开手机,就能远程发送开关水闸指令,实现全自动化管理。

       卫星能实时掌握耕地的作物长势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农田灾害和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研究人员可以对土壤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为农户的某一地块提供具体的施肥方案。

       农户不用脚踩泥土就能监测田间地头的农情,从“看天吃饭”变成了“知天而作”。借助于遥感卫星技术,传统农业变得越来越智能。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提升豇豆品质有套“组合拳”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在豇豆全生育期可减施药剂60%至70%,不仅对蓟马的防控效果超过85%,还可减少青虫、豆荚黑尾对豇豆的危害。相比全覆盖式防虫网种植方式,该技术对豇豆的种植管理要求更简单,而且节省了成本投入。

0评论2025-01-14230

冬季蔬菜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进入严冬,部分地区持续低温寡照和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风险加大,为提前应对、主动防范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生产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提出冬季蔬菜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0评论2025-01-09328

10项成果入选!《2024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发布
日前,2024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暨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与科技竞争力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2024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报告。报告遴选了10项代表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

0评论2024-12-25263

快速腐解菌 让蔬菜尾菜变废为宝
北京中农富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富源”)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资划所”)日前正式签署了蔬菜尾菜生物快腐还田科技成果转化协议,让蔬菜尾菜变废为宝。

0评论2024-11-20259

“农科院”标签岂能随便贴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不少购物平台或直播间售卖的商品中,不乏仿正品、傍名牌的商品,甚至还有虚假冠名的商品,如某农科院研发、与某科研所合作等。“农科院”标签失守的背后,是虚假宣传、冒名顶替等诸多行业乱象,既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也严重影响了相关机构的声誉。

0评论2024-01-18393

快收藏!冬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来了
冬季气温较低,养殖水环境变化复杂,水体浮游藻类生长不旺,水产动物摄食、活动等变弱,养殖从业者易放松警惕,导致水质恶化,引起水产动物发病甚至死亡。做好冬季水产养殖生产管理,通过适时捕捞、修整池塘、合理放养等措施为下一年水产养殖打下基础,是确保水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

0评论2023-12-0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