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今天(7月20日)发布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为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第一责任,及早将年度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省区市,分品种、分区域制定粮食稳产增产方案,一季一季紧抓,一个区域一个区域推进,一项措施一项措施落实,夏粮首战告捷。一是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夏粮面积增加398.2万亩,扭转了连续5年下滑势头。亩产367.7公斤、连续3年提高,产量2916亿斤、比上年增加59.3亿斤,均创历史新高。二是品质持续调优。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37.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三是收获损耗降低。小麦机收率超过98%,主产区机收损耗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此外,早稻收获近七成,也呈增产趋势。秋粮面积增加、长势正常,全年粮食丰收有了较好基础。
第二,“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大生产指导,强化产销对接,保障了市场稳定供应。生猪生产全面恢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564万头,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102%;生猪存栏4.39亿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9.4%。上半年猪肉产量2715万吨,同比增加35.9%,供求形势持续改善。同时,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加5.7%,牛奶产量同比增加7.6%,水产品产量同比增加4.4%。蔬菜和水果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季节性回落。
第三,农业绿色转型持续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扎实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增加。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累计达到5.62万个。长江“十年禁渔”开局良好,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6800多艘、违规网具18.6万张,禁捕管理秩序总体平稳,退捕渔民基本实现转产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进一步加强,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7200多万亩,超额完成年度目标200多万亩。
第四,乡村产业稳步发展。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上半年,创建了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98个农业产业强镇。各地也加大投入,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乡村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均值为55.3%,比制造业高4.2个百分点。乡村休闲旅游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农产品网络零售保持两位数增长。
第五,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一手抓稳产保供、一手抓就业增收,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4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1%,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3.4个百分点。农村外出务工总量和收入水平实现双增长,外出劳动力总量达到1.8亿人,同比增长2.7%,月均收入达到4290元,同比增长17.6%。同时,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稳步发展,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形势较好,推动脱贫人口外出务工3060多万人,脱贫人口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第六,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较快增长。农业投资规模扩大,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6564亿元,同比增长21.3%,分别快于第二、三产业5个和10.6个百分点。农村消费稳定回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807亿元,同比增长21.4%,两年平均增长4%。农产品进出口增长较快,进出口总额达到1465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其中,进口1081.1亿美元,同比增长33.9%,出口383.9亿美元,同比增长9.2%。农村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第七,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制定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工作机制和政策保障。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统筹推进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创建了一批美丽宜居村庄。同时,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完成53万个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法。
总的看,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形势,为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有力支撑。总的看,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形势,为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要看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重大病虫害和气象灾害威胁、生猪生产市场和疫情风险、国际农产品市场不稳定等问题,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政策措施,逐项压茬推进,狠抓落实落地,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高质量完成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来源:央视新闻
高质量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0评论2025-02-24362
2030年我国将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新阶段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
0评论2025-01-14538

- “从蓝图到实景!”西农大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0评论2025-01-03
三个“关键词” 看2025年“三农”工作怎么干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那么明年的“三农”工作怎么干?三个关键词:稳中求进、科技强农、乡村全面振兴。
0评论2024-12-25890

- 经济日报:金融加快赋能乡村振兴
0评论2024-09-02

- 打造旱区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0评论2024-08-27
唐仁健在山东河北调研时强调 精细抓好春季农业生产 务实推进乡村建设治理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山东、河北调研时强调,要紧抓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抓实抓细冬小麦田管,夯实夏季粮油丰收基础;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更加务实推进乡村建设治理,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抓好办成一批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0评论2024-04-231111
自然资源部今年将研究推动批量增加耕地
今年自然资源部将坚持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健全“长牙齿”硬措施,研究推动批量增加耕地。
0评论2024-01-19878
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出台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3年底印发《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我国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也是第一个针对乡村振兴用地政策的‘工具包’。《指南》旨在通过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用途管制、积极盘活存量等系列举措,切实提升自然资源领域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用地的能力,提高基层用地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0评论2024-01-17535

- 农业农村部: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下达地方
0评论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