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需同向而行

   日期:2023-02-07     来源:农民日报国际    浏览:179    
核心提示:加拿大东部时间2022年12月1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给为期4年的“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框架”磋商画上了句号。

加拿大东部时间2022121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给为期4年的“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框架”磋商画上了句号。

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需同向而行

本次会议是接续202110月在昆明举办的COP15第一阶段会议之后的重要会议,框架的命名也体现了两座城市在框架形成中的关键作用。来自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缔约方代表,包括近200位部级代表,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大会主题,一致同意尽快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推出新的十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全球合作提供指引。

包括框架成果文件在内,本次大会一同审议通过的还有监测框架,计划、监测、报告和审查机制,能力建设、发展和科技合作,资源调动以及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的决定草案共6份重要文件。这些文件历史性地将DSI的落地路径和框架基金纳入其中,历史性地描绘了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

根据框架文件,为了实现2050年愿景,全球要在2030年前依据框架,“采取紧急行动停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使自然走上恢复之路,造福人民和地球;为此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确保公正和公平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同时提供必要的执行手段”。由此,框架确立了“2030”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和海洋区域。

资金调动问题是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框架要求全球环境基金尽快在2023年设立一个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通过一个特别信托基金来支持框架的实施,直至2030年。框架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到2025年每年提供200亿美元,到2030年每年提供300亿美元。

时间追溯到12年前,在201010月日本名古屋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0次会议上,通过了“爱知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即“爱知目标”,这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签署以来,全球第一个以10年为期的目标。“爱知目标”分为5个战略目标和20个行动目标,呼吁各国采取有效和紧急的行动来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020年,联合国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GBO-5)报告公布了2010年设定的“爱知目标”完成情况,即20项目标到2020年没有一项完全实现,仅有6个目标“部分实现”。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首批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在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爱知目标”实现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根据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在恢复和保障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增加生态系统复原力和碳储量等3项目标进展超越“爱知目标”要求,其他13项目标基本实现,4项目标取得阶段性进展,实施“爱知目标”总体情况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需同向而行

本次框架多处涉及农业发展,行动目标6明确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到2030年,将外来入侵物种的引入和定居率至少降低50%;行动目标7明确要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和塑料投入品,包括减少至少一半流失到环境中的过量养分,总体上将有关使用农药和剧毒化学品的风险减少至少一半,以及防止、减少和努力消除塑料污染;行动目标10明确要大幅度增加生物多样性友好做法的应用,确保农业、水产养殖、渔业和林业领域得到可持续管理;行动目标11明确要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或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恢复、维持和增进水和气候、土壤健康、授粉等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

农业是个生态产业,农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强调,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

农业作为与生物多样性最紧密的产业,可以理解为,农业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就像DNA是人类的重要遗传物质一样。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先后推动修订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种子法、长江保护法、湿地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和生物安全法等2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生物多样性保护基本实现有法可依。修订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名录,为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奠定基础。出台《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全面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明确将建设田园生态系统,完善农田生态廊道,营造复合型、生态型农田林网。《“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规定到2025年,农业生态系统明显改善,耕地生态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农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举措,开展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及水产、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实施全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积极开展重大外来入侵物种综合防治;全面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发布中华白海豚、斑海豹、中华鲟、长江江豚等旗舰物种保护行动计划,农业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得到显著加强。

我国农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坚定走绿色、可持续之路,把农业产业链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做到高效、生态和低碳。当前,还需加大农田生态系统修复力度,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恢复完善农田水土保持、空气净化、病虫害防治、授粉等生态系统服务,推广生态友好型农艺措施,继续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过量使用,保障农业高效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从长远来看,农业领域应加强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在相关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维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推动农业与生物多样性和谐发展,助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作者:陈宝雄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高级农艺师

编辑:董家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农先锋网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网站(www.nongxianfeng.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邮箱:3267146135@qq.com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