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阜宁:播撒希望,现代农业孕育丰收沃土

2020-12-28 11:596360
        “十三五”以来,阜宁县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特色化、景观化、产业化发展,着力构建具有阜宁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县农业经济长足发展,全面小康增添“三农”色彩。

地方新闻

牢筑粮仓,育强产业

        阜宁县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中心,为确保粮食稳产增收,全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轮作休耕试点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190万亩,粮食产能95万吨/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统筹推进农田内路网、林网、灌溉等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县建设高标准农田27.3万亩,累计建设面积达101.9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75.3%,持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同时,立足区域优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打造以优质稻米为主导产业,绿色果蔬、生态黑猪、河荡水产为特色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形成“一主三特”产业结构。

        围绕“以稻优米、以米促糕、以糕带米、以猪育稻、以稻兴瓜”定位,打造稻米产业互联体系,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全县优质稻米种植面积达50万亩,建成以罗桥、沟墩、郭墅、新沟、三灶为重点的优质稻米产业基地11个。以公兴、陈集为重点的万亩稻田综合种养基地3个,水稻制种基地5万亩,万亩连片有机稻米示范基地4个,建成26个省部级示范片,2个省级“味稻小镇”。引导村集体带头领办优质粮食基地30家,建成粮食绿色原料生产基地50万亩。阜宁“有机大米”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技术展示交易会金奖。连续3年荣获中国好粮油行动县,是全省唯一的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

        发展绿色蔬果面积83万亩,建成3个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阜宁推广示范基地,主要种植西瓜、辣椒、荷藕、花椰菜、青菜等,年产值41.6亿元。果树2.6万亩,形成以黄河故道沿线为重点的万亩连片优质果品种植基地,主要种植梨、桃和苹果,年产值2.9亿元。建成高效设施农业28万亩,主要发展“阜宁西瓜”品牌种植,推广三棚四膜覆盖栽培、双层覆盖栽培、水肥一体化等实用新技术7项,每年引进瓜菜新品种30个,被评为“中国西瓜之乡”。

        生猪年出栏量最高达140万头,其中“阜宁黑猪”饲养量5万头,畜禽规模养殖场434个,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畜牧业养殖强县”。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对全县畜禽养殖业造成很大冲击,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防控措施,硬化生猪保供举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生猪恢复生产逐步提升。预计到2020年底,全县生猪出栏52万头,家禽出栏1350万羽。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创建比率达98%。

        发展池塘养殖面积10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8万亩,实现水产品总量7.5万吨,渔业总产值40亿元。建成设施渔业面积3.4万亩,占比达37%;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市级以上水产园区4家、省级渔业专业村2个,注册“马家荡大青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打造特色,做强园区

        全县始终将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富民增收的重要载体。集聚土地、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现代要素,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县已建成各类农业园区22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科技示范园区1个,市级农业园区17个。建成羊寨林果、罗桥果蔬、沟墩水产3个市级特色镇。

        大力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七彩阜宁农业公园、金沙湖旅游度假区、北郊生态园、桃花源、马家荡、阜城十里风光带等一批旅游景点蓬勃发展。今年国庆中秋双节8天假期,全县共接待游客40.25万人次,同比恢复78.4%;实现旅游总收入9885.7万元,同比恢复72.5%。其中,金沙湖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6.5万人次,七彩阜宁农业公园接待游客6.7万人次,马家荡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1.8万人次。“阜宁县四季赏七彩农业品古镇文化二日游”线路,入选“江苏省100条休闲旅游农业精品线路”,“阜宁杀猪菜”入选“江苏省百道乡土地标菜”。

接轨上海,项目富民

        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时代机遇,不断深化阜宁农业接轨上海,建立6家上海蔬菜主供应基地,建成2家配送中心,在沪建立农产品直销窗口29个。通过在沪举办专场推介会,“直播带货”等方式,为阜宁农产品“圈粉”,上海大鹤蛋品有限公司等上海企业在阜宁投资兴业。“十三五”以来,对沪农产品销售额达150亿元,为地方农民提供就近就业岗位2000多个。

        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逐步形成以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为核心、开发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和古河为重点的现代循环农业特色产业园为补充的“一区两园”体系。目前,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已入驻企业21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4家;现代循环农业特色园区入园企业6家。“十三五”期间,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4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市级25家。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9家,其中,中粮(米业)稻麦种植产业化联合体入选省级示范联合体名录,4家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今年1-9月份,全县开工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1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投产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浙江全省各地“千万工程”打出共富组合拳
浙江省各地在“千万工程”引领下,以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为主抓手,联动推进农民农村“扩中”“提低”、山区海岛高质量发展,可谓打出了一套“共富组合拳”。

0评论2024-01-31516

北京已培育18家国家级、115家市级生态农场
据了解,北京生态农场规范建设始于2022年9月。截止到2023年12月,已培育建设国家级生态农场18家,培育建设市级生态农场115家。农场总面积4.6万亩,平均面积400亩,100亩及以上占78.3%。

0评论2024-01-31518

湖南计划到2035年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专项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省耕地保护目标不少于5431.7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4812万亩;到2035年全省耕地保护目标不少于5373.9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4804.69万亩,并且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0评论2023-10-19452

青海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观摩会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决策部署,对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再部署再推进,确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10月18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召开。

0评论2023-10-19389

上海浦东新区:区属企业全面参与乡村振兴创新实践可复制可推广
去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出台《区属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发展行动方案》,要求以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主要抓手,鼓励引导区属企业全面参与乡村振兴,从而开创性地掀起了浦东新区城乡融合发展新一轮探索实践。浦东新区的实践新在区属国有企业全面对接镇村乡村振兴,新在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推进乡村产业百花齐放,新在党建引领下全面推行乡村振兴项目清单制度。

0评论2023-10-1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