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辽宁:现代农业夯实小康路

2020-08-04 09:084450
       “小康生活就是现在这样,挣钱多,愁事少,有盼头。”谈起小康,勤劳的辽宁农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作为我国农业大省,辽宁富饶的土地为百姓的小康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粮食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其科学的生产、养殖方式和现代化的销售模式,更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的新希望。

 依托电商平台打造响亮名片

       7月16日,44岁的丹东草莓种植大户蔡友贵熟练地在自己的大棚里分装草莓,不一会儿红彤彤的大草莓就摆满了一箱。蔡友贵拿起早已打印好的快递单,贴在纸箱外侧,准备装车发往杭州。

       “都说丹东草莓好,但以前外地人很少能吃到。由于草莓的质地十分脆弱,极易受到磕碰而腐烂,传统销售的集中、批发、分发流程,使这些草莓到消费者手中时早就过了两天的最佳享用期。”蔡友贵告诉记者,现在通过线上销售,最快的省内当天到、省外隔天到,很多顾客觉得新鲜好吃,就会再次购买,销售额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近年来,丹东以东港草莓产业为中心,打通草莓产业链,依托电商平台,积极发展“互联网+”业务,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电商平台和快递的发展,不仅给乡亲们打开了致富的大门,也使草莓等农产品成为丹东在全国的一张名片。”丹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丹东东港草莓生产面积达8800公顷,年产量20.24万吨,总产值40亿元;年出口草莓制品近4万吨,出口创汇达3500万美元。其中电商销售占销售总量60%以上。沈阳、大连两座机场都配备草莓运输专机,配合高铁线路和冷链线路,目前东港草莓的物流已经覆盖全国300余个城市。

       蔡友贵表示,起初种草莓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市场,现在眼看草莓的销量一年比一年好,自己也在考虑多承包两个大棚,让生活更上一层楼。

现代农业让老乡加速奔小康

       辽河下游的平原是生产稻米的绝佳之地,依靠稻米产业的发展,这块土地上孕育出了辽宁百姓小康生活的无限希望。

       今年55岁的李晓东是地地道道的盘锦人,1990年时任大洼县水产局生产技术股长的他便组建大洼县河蟹开发增殖站,搞起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转年春天,蟹苗获得高产,但销售出现了问题。

       “这么好的河蟹没有销路,这种种田人的痛苦让我特别着急。”30多岁的李晓东想打破这种现状,就长年累月“泡”在水田里,从种植到管理,从收获到销售,他不断到各地向同行讨教,直到发明了“稻蟹共生”模式,将河蟹养殖在稻田里。

       “在这种模式下,河蟹可以为水稻松土、除草、捉虫、施肥,水稻可以帮河蟹净化环境,提供遮蔽场所。不仅大大提升了水稻质量,而且不施肥的蟹田大米口感独特,稻田里养出的稻田蟹也更加肥美可口。”李晓东表示,独特的养殖方式让大米和河蟹都找到了更好的销路,村民的收入也因此大幅提高。

       如今,盘锦的稻蟹共养模式形成了“产业联盟+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和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模式,带动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截至2019年,盘锦大米联盟企业年销售大米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河蟹养殖面积170.5万亩,产量7.5万吨,产业产值115亿元。

       “据悉,今年盘锦市计划将在完成稻蟹综合种养面积80万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养殖、生产、加工乃至旅游观光的融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李晓东表示,要让大米和河蟹搭建出村民增收的致富之桥。

“直播”让村民钱包真正鼓起来

       “手机当农具、数据当农资、直播当农活”,这些在过去闻所未闻、难以想象的情景,如今正在辽宁丹东河口村变成现实。

       “老铁们,我们种的这种桃子叫‘燕红桃’,又甜又大又多汁,我拉近让你们看看……”河口村村民吉洪洲拿着手机边走边流畅地介绍着。

       吉洪洲告诉记者,他家有100多亩燕红桃树,前些年由于不懂营销,所以燕红桃都是很低的价格卖给批发商,一年到头也挣不到什么钱。近两年来,随着“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直播兴起,他也赶了一次“互联网潮流”。“现在燕红桃每斤都能卖到十多元,我每年仅售卖桃这一项就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吉洪洲说,作为一名普通的果农,这个数字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

       据了解,像吉洪洲这样的种植户,在河口村还有200多户,为了让更多种植户享受到电商带来的收益,村里还经常开展电商培训班对种植户们进行手把手地培训。

       河口村驻村第一书记朱良昊表示,在互联网时代浪潮下,农民手中缺的不是好产品,而是好渠道,直播平台的兴起使产品供销链条悄然间发生了改变,过去滞销的农产品现在通过网络都找到了新的销售渠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虽然我们是农民,但是在这个电商为主的时代,我们也要紧跟潮流,希望有一天能把河口的燕红桃卖到全国每个角落,让村民的钱包真正‘鼓起来’!”朱良昊说。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浙江全省各地“千万工程”打出共富组合拳
浙江省各地在“千万工程”引领下,以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为主抓手,联动推进农民农村“扩中”“提低”、山区海岛高质量发展,可谓打出了一套“共富组合拳”。

0评论2024-01-31516

北京已培育18家国家级、115家市级生态农场
据了解,北京生态农场规范建设始于2022年9月。截止到2023年12月,已培育建设国家级生态农场18家,培育建设市级生态农场115家。农场总面积4.6万亩,平均面积400亩,100亩及以上占78.3%。

0评论2024-01-31518

湖南计划到2035年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专项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省耕地保护目标不少于5431.7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4812万亩;到2035年全省耕地保护目标不少于5373.9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4804.69万亩,并且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0评论2023-10-19452

青海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观摩会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决策部署,对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再部署再推进,确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10月18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召开。

0评论2023-10-19389

上海浦东新区:区属企业全面参与乡村振兴创新实践可复制可推广
去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出台《区属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发展行动方案》,要求以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主要抓手,鼓励引导区属企业全面参与乡村振兴,从而开创性地掀起了浦东新区城乡融合发展新一轮探索实践。浦东新区的实践新在区属国有企业全面对接镇村乡村振兴,新在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推进乡村产业百花齐放,新在党建引领下全面推行乡村振兴项目清单制度。

0评论2023-10-1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