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海南农业注入“智慧农业”

2020-06-23 09:525130
       “海南的招商环境,和当地的气候一样温暖!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出差非常不便,三亚当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主动为我们企业简化注册手续、寻找办公场地,注册成功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还帮我们‘找对象’,向当地政府和企业推介我们智慧农业项目。”6月21日,三亚珈和遥感卫星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淑敏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近日,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决定指出,建设智慧海南,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数字贸易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支持电商网购、电子竞技、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今年年初,三亚珈和遥感卫星公司落户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步伐的加速,一批智慧农业企业被海南农业产业发展前景的“硬实力”和招商引资的“软环境”吸引,将在种植、养殖、产销对接等环节注入“智慧”因子,助力海南发展热带高效现代化农业。

海南农业注入“智慧农业”
在琼海市博鳌镇北山村,海南农飞客工作人员用植保无人机给水稻打药。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一批智慧农业企业落户海南

       “今年年初,武汉珈和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南成立分公司后,专门在这里建立技术创新基地。我们企业的核心技术是农作物识别,海南气候优势明显,农作物品种丰富,在这里做实验节约了企业成本,技术成熟后可以在全国各单位推广应用。”陈淑敏说。

       她介绍,公司研发的智慧农业项目“农业遥感卫星大数据平台”,主要是通过卫星数据解译技术,对农业用地、农作物种植分布、长势情况进行摸底,做到全省农业“一张图”,让数据互联互通,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做决策支持,“此外,自贸港建设将重点发力南繁种业,我们企业也希望能为三亚南繁基地提供‘智慧大脑’,目前技术可以在种子分类管理、种子种植、土壤墒情等方面应用。”

       中数经纬海南分公司总经理周晓健近日有点忙,他正在积极对接海南一些市县的农业、招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部分市县对智慧农业项目能否帮助政府部门提供农产品产销对接、电商销售做出决策支持需求较大。随着自贸港建设步伐的加快,海南农产品企业对外贸易的需求也会加大。”周晓健说。

       周晓健介绍,公司自主研发“境外农产品贸易大数据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大数据搜集和处理,将为海南农业企业提供境外农产品价格指数、产量、供需关系变化提供商务决策支持,同时,可为海南农业企业提供境外招商宣传提供支持。

       海南普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本是一家专注于金融领域大数据分析的企业,今年成立了新的农业团队,瞄准智慧农业发展。“公司在金融大数据分析上积累多年经验,发现农业发展与金融业风险控制、潜在客户挖掘等存在共性,于是开发出‘橡胶林智能管理平台’。”海南普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算法工程师钟穗希表示,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机遇下,智慧农业将迎来新风口。该平台通过运用知识图谱技术,解决海南胶园管理的虫害判断、营养状况检测以及农药化肥的具体实施方案三大难点问题。

海南农业注入“智慧农业”
       在儋州市的海南农垦西培农场有限公司的火龙果种植基地,职工利用智慧农业系统查看火龙果生长地块。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海南农业将变得更“聪明”

       橡胶作为海南热带经济作物重要的“三棵树”之一,是我省最大的热带农业产业。“橡胶产业目前面临胶农老龄化的难题,多数胶农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新胶工青黄不接。”钟穗希边介绍边演示橡胶林智能管理平台运用方法:胶农只需拿着手机,对准胶叶虫害拍照,上传至相关App,系统就会通过大数据搜索相关知识字典,在手机页面显示防治虫害的原因和方法。

       他介绍,目前,虫害判断只能由极少数有经验的胶工以及专家实施,宝贵的橡胶种植管理经验正不断流失。“通过智慧管理平台让知识资产化。同时,新技术还可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根据现有科研成果,精准施肥能带来9.8%的橡胶增产率,同时能节省约15%的化肥用量。”钟穗希说。

       “智慧农业通过大数据,有利于帮助海南境外农产品贸易更精准地对接客户和市场。”周晓健表示,目前,海南农业企业在海外扩大市场的主要方式还是依赖“熟人关系”,这种方式对新渠道的拓宽有限,建议可利用大数据匹配精准营销。

       他举例,罗非鱼是我省主要创汇农产品,通过智慧平台在海量的大数据中提炼出有效信息,进而有效地进行境外推广和招商,做到精准投放客户群体。“谁掌握数据,谁就掌握市场。”

       “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高级阶段,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目前,公司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新建了一个园区,投资超1亿元,将投入引进智能设备,发展智慧养殖。”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春有表示,公司主营业务为南繁水产种苗,目前已经出口20多个国家,主要出口种苗为石斑鱼、鲷类、鲳类,年出口量为上亿尾。公司引入智慧设备后,养殖系统将实现自动报警、自动采光、自动保持恒温等,实现智慧养殖,大大降低人工成本,降低农业风险,有利于公司将水产种业做大做强。

       在自贸港建设的东风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力智慧农业,未来也将从农业结构、产销对接等方面对海南农业进行变革,催生海南农业发展新动能,助力海南发展热带高效现代化农业。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浙江全省各地“千万工程”打出共富组合拳
浙江省各地在“千万工程”引领下,以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为主抓手,联动推进农民农村“扩中”“提低”、山区海岛高质量发展,可谓打出了一套“共富组合拳”。

0评论2024-01-31516

北京已培育18家国家级、115家市级生态农场
据了解,北京生态农场规范建设始于2022年9月。截止到2023年12月,已培育建设国家级生态农场18家,培育建设市级生态农场115家。农场总面积4.6万亩,平均面积400亩,100亩及以上占78.3%。

0评论2024-01-31518

湖南计划到2035年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专项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省耕地保护目标不少于5431.7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4812万亩;到2035年全省耕地保护目标不少于5373.9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4804.69万亩,并且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0评论2023-10-19452

青海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观摩会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决策部署,对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再部署再推进,确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10月18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召开。

0评论2023-10-19389

上海浦东新区:区属企业全面参与乡村振兴创新实践可复制可推广
去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出台《区属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发展行动方案》,要求以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主要抓手,鼓励引导区属企业全面参与乡村振兴,从而开创性地掀起了浦东新区城乡融合发展新一轮探索实践。浦东新区的实践新在区属国有企业全面对接镇村乡村振兴,新在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推进乡村产业百花齐放,新在党建引领下全面推行乡村振兴项目清单制度。

0评论2023-10-17481